研究影響基金首批資助撥款月初「出爐」 理大佔三分一成大贏家

撰文:胡家欣
出版:更新:

政府近年大力投資科研發展,教資會2017年推出「研究影響基金」,資助具學術、社會和經濟影響及可轉化作應用的研究。首批撥款約1.93億元,結果於本月初公布,當中以理大研究佔數最多,佔項目總數三份之一。理大副校長(科研發展)衛炳江出席傳媒茶聚表示,對結果感到滿意,形容撥款申請「有比賽感覺」,期望有關項目可推動知識轉移,將科研技術轉化為產業,影響社會。他又認為,港府可再加大投資科研,例如投放一億元研發電子晶片,補足內地自主研發技術的不足。

理大在首批「研究影響基金」撥款中取得最多資助。圖為理大副校長(科研發展)衛炳江(左二)、理大土木及結構工程學系倪一清(右二)及電機工程學系教授柯少榮(右一)。(胡家欣攝)

教資會轄下的研資局「研究影響基金」月初公布首批撥款結果,合共有五間院校、30個項目獲得資助,當中以理大佔比最高,十個項目取得約6,501萬元,其次為港大及中大,分別有7個和6個項目獲得資助,各取得約4,583萬元及3,624萬元。

大灣區「超快大面積」填海技術獲900多萬撥款

理大十個研究項目主要與醫療健康和發展智慧城市有關,其中以研究大灣區超快大面積填海造地技術的研究取得最高撥款,獲得約987萬元資助,資助為期5年。另外,智能鐵路系統的技術與方法研究則取得約589萬元,資助為期4年。

理大智能鐵路系統研究與多所大學共同合作

智能鐵路系統研究除有理大參與外,亦有城大、倫敦帝國學院、清華大學等共同合作;業界協作伙伴包括港鐵、中國鐵路總公司、新加坡地鐵「SMRT集團」等。

理大土木及結構工程學系倪一清(圖中)指,鐵路為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期望藉研究提升及保障鐵路系統的安全性、準時性及舒適度。(胡家欣攝)

理大土木及結構工程學系教授倪一清指,鐵路為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期望藉研究提升及保障鐵路系統的安全性、準時性及舒適度。

他表示,研究主要有六個範疇,當中包括自供電能的智慧減振器、用於電氣化鐵路系統的智能傳感、能量吸收和採集技術、提升車輪損耗識別的線上監測技術、基於光纖超聲導波的軌道裂紋識別的遠程監測系統等。當中,光纖感應技術在三年前曾輸出新加坡,今次研究將再提升效能。

電子晶片研發內地有市場 倡港府投放1億元資助

現時「研究影響基金」每個項目資助金額為400至1,000萬元。理大副校長(科研發展)衛炳江認為,按照所獲得資助金額,大學研究可以「細有細做,大有大做」,但歡迎金額可進一步提高,有助院校研究更大型的項目。

他舉例,去年美國全面制裁中興通訊,暫停向中興出售晶片,令中興一度暫停營運。他認為,事件反映內地需要研發電子晶片,避免依賴其他國家的零件。不過,他指,電子晶片研發昂貴,成本可達一億元,建議政府可就這方面研究,額外提供撥款資助,以補足內地自主研發核心技術不足。

另外,理大與中國科學院成立兩個「聯合實驗室」,合作研究兩個項目,包括應用數學及大灣區環境污染過程與控制技術,並於今(28日)舉行簽署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