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論壇.策掂】中醫有效治療流感 市民可前往中醫診所求醫

撰文:政論投稿
出版:更新:

近日流感高峰期不論是急症室的使用人數、病房病床或醫護人員的工作量都不勝負荷。就著當局沒有妥善分配資源,香港護士協會以及前線醫生聯盟等前線醫護組織都發起集會,抗議人手不足。事實上,每年之流感高峰期絕非新鮮事,近日問題只是冰山一角。在這危急存亡之秋,我們不應再怪責任何一方,畢竟也無補於事。但面對困局,政府是否應該加大力度呼籲市民善用中醫資源治療流感,以紓緩現時每天有增無減的醫院壓力呢?還是政府打算任由醫療壓力不斷增加,置前線醫護人員的聲音﹑市民的健康於不顧?身為負責任的政府,理應為當刻困境謀求出路,而中醫正是政府當下非常合適的選擇。中醫治療流感歷史悠久並具實證療效,能有效地快速治療流感,大大紓緩醫院壓力。
撰文: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系本科生陳皓天、周艷秀、梁煒琦、謝智勇、王淑芬
(為正策士《策掂 - 傑出政策人大賽》2018大專組冠軍)

謝智勇(左三)稱,現時公營醫療系統壓力沉重,故此隊伍萌生出中醫是否可以分擔的念頭。(鄭子峰攝)

流感與感冒

對一般市民而言,流感與感冒難以分清。多數人並不自覺患上流感,以為自己患上感冒,數日即可康復。但患上流感可大可小,因其痊癒時間比一般感冒長,甚至更易引起併發症,嚴重可導致死亡。一些高危群組(如長者或幼兒)患上流感後發生嚴重併發症的風險就高很多。「流感」是指由流感病毒造成的急性傳染病,其症狀包括發燒、喉嚨痛、肌肉痠痛、頭痛、咳嗽、疲倦感等;「感冒」則是指由某些病毒(如鼻病毒、冠狀病毒、腺病毒等)感染上呼吸道(喉嚨、鼻子的黏膜)所引發的輕微症狀。

中醫治療流感

一般市民或以為中醫只適合治療慢性病或用作身體調理。這或許與現今中醫診所角色定位及教育有密切關係。近代西醫隨著各種醫療技術進步及新藥開發而快速崛起,因為其較易被清晰說明之科學特點而較容易被一般廣大市民接受,漸漸形成了治急病、重病就找西醫,初病、慢性病或養生治未病就找中醫的習慣和觀念。然而,中醫於逾千年的民族健康歷史中有著值得肯定的貢獻,而現時中醫對於治療部分急病如中風及現時肆虐之流感均有極佳療效。假若中醫無效,過往二千年的人有疾病時,而西醫仍未發展,難道當時的人只能坐以待斃?

事實上,中醫是防治流感的中流砥柱,於2003年抵抗「沙士」時發揮的作用更是可見一斑。中醫的古籍雖無「流感」此病名的記載(因流感是西醫病名),卻有類似疾病的記載。例如中醫經典《黃帝內經》,已記載「發熱」的發病原因、傳變、治療;《傷寒雜病論》記載外感風寒邪氣所致的傷寒熱病的診療方法;《溫病條辨》指導診治外感溫熱之邪而致的溫熱病。故此,雖然古人並非以病毒認識流感,但卻早已對其症狀、診斷、鑒別、治療等有非常深刻的認識和卓越的療效。

「為正策士」今年舉辦的第3屆《策掂 - 傑出政策人大賽 2018》政策遊說比賽,香港01為互聯網技術戰略伙伴。(鄭子峰攝)

除了經典記載,近年不少科學研究都一致支持中醫藥治療流感的療效卓著。在2011年,香港中文大學進行了治療甲型流感(H1N1)臨床試驗,發現特敏福加中藥麻杏石甘湯——銀翹散可顯著地縮短退燒時間。北京中醫藥大學劉建平教授曾分析26篇關於2009年的H1N1流感的隨機對照試驗(RCT)論文,發現服中藥的試驗組(不論是否同時服用特敏福)與僅服用特敏福的試驗組比較,在退燒、緩解症狀及整體效率上均有積極作用。

政府應加強宣傳讓更多市民認識中醫

不少巿民發燒感冒,都考慮前往急症室,前線醫護人員紛紛因沉重壓力而叫苦連天,市民往往需等待數小時才獲醫生接見,可見醫護人員對龐大的醫療需求根本吃不消。政府本年曾於醫管局記者會中提及市民可前往教研中心就診,但由於市民對中醫治療流感的認知本身不足,其推廣力度仍有待加強。政府應透過各途徑普及中醫教育,例如在急症室以海報宣傳,於不同熱門網上平台播放資訊短片,甚或安排人手鼓勵市民前往教研中心尋求治療,以達分流效果。

去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至本月二十日,全港十八間中醫教研中心日均僅有約55人因患有外感而求診,此反映政府宣傳及分流依然不足,據悉中醫教研中心有充裕人手及能力應付更多流感病人。中醫教研中心以日間營運為主,巿民需提早預約或即日輪取籌號,經註冊中醫師獨立診症後,可選擇藥粉沖劑、自行煎藥或代煎。

中醫的特色是其以人為本之個體化治療,故並沒有單純一隻中藥或一首方劑就能通治所有流感之說法,坊間雖有不同標榜治療流感之中成藥、食療或偏方,建議購買或服用前諮詢專業註冊中醫師,避免因錯誤服用藥物而加重病情。

「為正策士」今年繼續舉辦第3屆《策掂 - 傑出政策人大賽 2018》政策及遊說比賽,《策掂》有別於傳統政策比賽,致勝關鍵是政策遊說(lobbying)。(資料圖片)

中醫季節性特別流感門診

考慮到農曆新年多數中西醫診所暫停營業,間接促使病人到24小時開放的急症室求診,加重其負荷。政府於約一星期前促請中醫業界收集於假期提供診症服務的中醫診所,我們認為此舉措時機太遲,應在每年十一月開始預備。巿民可於網上搜尋提供「季節性特別流感門診」 的中醫師,他們部分會在農曆新年假期期間營業或提供有限度預約門診,患病巿民應首先到此類私營診所求診,避免在急症室長時間輪候,否則可能會耽誤病情。

長遠規劃中西醫轉介機制

中醫早存在於香港,然而香港回歸後仍未能廣泛觸及市民,源於政府錯誤定位中醫並浪費大量人力資源,對長遠公營醫療體制之準備及規劃嚴重不足。政府應立即糾正忽視中醫之結構性錯誤,從紓緩流感高峰期壓力開始,善用中醫以紓緩整體醫療壓力。

中醫防治流感素來有優勢和卓越療效,應考慮如何充分運用中醫人力資源,而非等待問題浮現才「臨急抱佛腳」。每年之流感高峰期均是可預測,應及早制訂應變措施,提早向市民推廣中醫治療流感療效,以妥善運用中醫資源。

鑑於中醫治療流感已有實證療效,政府和醫院管理局應同時加強對市民大眾及前線醫護人員的中醫教育,使他們更認識中醫的優勢,建立互信,制定中西醫的合作機制。政府應盡快積極研究,設立機制將部分病人由公營西醫轉介至公營中醫診所。長遠而言,香港中醫院尚未落成,未來中醫院需配合整個公共醫療體系,開設季節性特別流感門診,應付有住院需要的流感病人,以疏導人潮。

政府應以此為鑑,重新調整公營醫療系統架構及中醫之定位,善用中醫優勢及人力資源,紓緩目前公營醫療系統之沉重壓力,保障更多市民福祉。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