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中學生激辯應否再派錢 要還富於民?應長遠規劃?

撰文:鄭秋玲
出版:更新: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出爐,由《香港01》及香港辯論超級聯賽合辦的「香港01中學生邀請賽」今日(2日)舉行第二輪比賽,辯論題目為「財政預算案不應再有派錢措施」。
兩場賽事的正、反方,第一場分別是德蘭中學、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中學,第二場則是迦密柏雨中學對戰聖馬可中學。兩場的正方都認為,公帑要用得其所,應用於長遠規劃,真正解決民生福利措施。反方則認為,派錢是靈活方案,可以視乎政府盈餘決定金額多少及該年度是否派錢,並可由市民自行自由選擇該筆錢的用途。

四間學校的辯論隊出席聯賽,激辯應否再派錢。(鄭秋玲攝)
第一場由德蘭中學(正方)對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中學(反方)。(鄭秋玲攝)

德蘭中學(正方) VS 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中學(反方)

正方︰真正基層未能受惠

代表同學認為政府理財要量入為出,公帑要用得其所,而派錢「只是為派而派」,助長吃喝玩樂,對市民生活「幫到一時幫不到一世」,「有閒錢的人可以拎多4000蚊。」但真正的基層卻未能受惠,認為應將盈餘用於扶貧等福利政策。而眼下的經濟環境,外圍因素如中美貿易戰、本地有人口老化,有內憂外患,認為「居危更要思危」。

反方︰彈性措施還富於民

代表同學認為,一次性開支共享經濟成果,並無違香港政府多年來謹慎理財的原則,在無經歷過連續十年經濟低迷的背景下,派錢更是極具彈性的措施,視乎政府有無盈利及多少,調整派錢金額;又認為現時的派糖措施應惠及基層、中層,不能忽略N無人士,包括家庭主婦、在職學生等,他們對社會都有貢獻。他們指公平地還富於民,可以提振經濟,成果可以即時見效。

第二場由迦密柏雨中學(正方)對聖馬可中學(反方)。(鄭秋玲攝)

迦密柏雨中學(正方) VS 聖馬可中學(反方)

正方︰派錢消費 刺激經濟只是曇花一現

辯論同學認為,派錢為的是挽回民望,「麻痺社會的不滿情緒。」但對基層是無實質用支援,以劏房戶為例,派4000元只能應付一個月的租金。派錢而衍生的以億元計行政費,更應投放在如擴充藥物名冊等長遠規劃。

他們指出,派錢增加市民消費,但質疑這種所謂刺激經濟只是「曇花一現」,認為將錢用於合乎大眾利益的項目,要考慮急切性及有無幫助到解決基層需要,形容於結構性的民生問題,派錢只是「食多幾個包」。又指出過去兩次派錢的金額,與全民退保計劃建議所須開支相近,質疑為何政府不去做。

反方︰派錢讓市民自主改善生活質素

代表同學質疑,政府儲備多是否就可以增加經常開支,認為要顧及未來的開支因素,並且派錢與經常性開支是可以同步實行,前者則更靈活,認為先解決能用錢解決到的問題,之後有餘錢就可以派錢,並無剝削到民生政策所須的開支。他們指出,差餉寬免、退稅等都是類似派錢,而且無論是福利措施抑或是派錢,目的都是一致,就是讓市民改善生活質素,同時可以帶動消費、刺激經濟,是雙贏局面。

評判梁繼昌:正反雙方各有不足

評判之一、立法會會計界議員梁繼昌提到,同學的辯論技巧,建議發言語速不用太快,要掌握節奏等。就辯論內容,贊成派錢一方有一個謬誤,不派錢不等於會增加經常性開支;而正方反駁時亦無點出政府有什麼遠景。

另一位評判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指出,第一場辯論同學對題目的理解有偏差,派錢從經濟學上是並無劃界,所謂「生活質素」涵蓋面寬,不止以錢去衡量。政府有兩個角色,除了配合特首的施政報告,亦要將收入再分配,世界上永遠有弱者,要由政府的福利網去保障。就第二場辯論就欠缺對公共財政紀律的討論。

華英中學辯論隊教練賴礎賢評價第二場辯論,認為同學可以在題目上的「不應再派錢」著力,由正方去論證,惟同學著眼於目前有未能解決的民生問題,會讓對方質疑是否日後解決到這些問題後就可以派錢。就反方方面,賴認為可以大方承認正方「吃喝玩樂」的攻擊觀點,可以用舒緩民怨的角度化解。

賽果方面,由堅樂中學及迦密柏雨中學勝出。最佳辯論員為德蘭中學的杜詠恩及聖馬可中學的譚雅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