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醫學院「增潤年」學生跳出讀書Mode 由貧窮縣踏出職涯起步點

撰文:袁澍
出版:更新:

香港大學醫學院於2016/17學年推出「增潤學年」,3年級醫科生需用一整個學年的時間,以不同形式,在不同地區、機構完成交流及實踐,跳出讀書模式,擴闊視野。
港大醫學院逾200名3年級的醫學生去年首次踏入「增潤學年」,至今半年時間,其中12名學生選擇前往雲南省貧困縣永平縣,以服務當地醫院、學校的方式,進行研究實踐。「增潤學年」實行一半,有學生認為已頗有收穫,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克服多重困難,增加對中國內地的醫療系統、學生心理健康等方面認知,如同「開啟咗職涯的起步點。」
港大醫學院助理院長孔繁毅指,較貧困的縣區醫療體系不完善、公共衛生水平與香港相距很遠,因此在「相對惡劣」的環境學生更能跳出「讀書Mode」,對職業生涯非常有益。

12名港大醫學院學生前往雲南省貧困縣永平實踐「增潤學年」項目。(盧翊銘攝)

香港大學醫學院於2016/17學年推出「增潤學年」,港大醫學院助理院長孔繁毅表示,醫科生由入讀第一學年時,就一直專注於不同醫學課程,難免在視野和思考層面上存在限制。

只專注不同醫學課程 難免令思考層面存限制

因此,港大醫學院因此將原本3年的「準臨床科目」濃縮至2年,設立一年的「增潤學年」,學生可以前往海外學府攻讀碩士課程,在實驗室實習,亦可前往落後地區義教、推廣資訊等等。在200多名醫科學生當中,有12名選擇在雲南省永平縣實踐,一方面服務當地醫院、學校等機構,一方面進行公共衛生主題的研究實踐。

負責負責雲南項目、港大醫學院臨床助理教授衛家聰表示「增潤學年」項目不同於普通實習,學生需要從領袖的視野出發。(盧翊銘攝)

第一周便「摸門釘」 班長:來之前有好多幻想

黎正衡是前往雲南的醫科生之一,第一日到達永平縣便被推選為「班長」,負責統籌12名醫科生的研究項目、與當地機構溝通等;然而,一切並不如他想像般順利,他曾「天真地」認為,當地醫院、學校等機構會十分配合他們的項目,卻不料在第一周就「摸門釘」。

冀進行問卷調查亦遇困難

黎正衡憶述到達永平縣之後,發現許多方法「行唔通」。12位同學曾經將各自的問卷匯集成一份十多頁的文件,交由醫護人員、醫院病人作答,希望一次性獲取所有想要的數據。

然而,卻出現事倍功半的情況,問卷內容太長令醫護人員不配合,即使沒有回絕,作答時也有錯填、漏填;同時,當地病人的文化水平較低,無法理解問卷中許多「新概念」,比如病人安全文化等術語,效果不佳。

這些狀況令12位同學有些措手不及,黎正衡只能召集會議,將問卷問題減半,派發問卷時更會輔以口頭說明,才順利過關。由計劃到落手做,雖然困難重重,但黎正衡形容:「是值得的,增加了對中國公營醫療狀況的認知,開啟咗職涯的起步點。」

黎表示,在完成調查後,醫學生們將採取講座、活動等形式,試圖改善當地的情況,他未曾預期項目會有多大影響力,「但希望是一個Kick-start(促使開始)。」

港大醫學院助理院長孔繁毅3月底前往永平縣了解12名醫學生在「增潤學年」的進度。他表示希望學生可以跳出讀書圈子,曠闊視野。(盧翊銘攝)

跳出讀書Mode 在貧困縣開啟職涯起步點

孔繁毅強調雲南的項目是以服務當地醫院、學校的方式進行,他指,在較貧困的縣區中,醫療體系不完善、公共衛生水平與香港相距很遠,因此學生在「相對惡劣」的環境裡,會遇到一些香港不會遇到的問題,由此更能跳出「讀書Mode」,對職業生涯非常有益。

負責負責雲南項目、港大醫學院臨床助理教授衛家聰表示,「增潤學年」項目不同於普通實習,學生需要從領袖的視野出發,研究永平縣的公共衛生狀況;12名學生最終選擇了包括病人安全文化、醫護人員手衛生、學生心理健康等課題進行調查研究,他們在剛剛結束的第一學期完成相關的問卷調查,並發現當地公共衛生的欠缺,將在之後的8周內舉辦活動,以改進相關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