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倡設紅花嶺郊野公園  佔地逾千公頃 保育「易危」大草鶯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政府去年底宣布,計劃將近沙頭角、佔地約500公頃的紅花嶺發展成本港第25個郊野公園,預計法定過程需時約兩年。
16個環保團體今日(21日)就對紅花嶺郊野公園的期望發表聯合聲明,建議該郊野公園範圍佔地1,120公頃,較政府計劃的500公頃面積增加逾一倍,以擴大保育具高生態、歷史、文化及景觀價值地點,例如麥景陶碉堡、「易危」鳥類大草鶯,並為香港及內地之間提供陸地生態走廊。環團強調這屬務實建議,非刻意製造矛盾,促請漁護署考慮。

▼研擬中的紅花嶺郊野公園風光▼

+17

政府方案僅約500公頃

早於1993年及2008年規劃署的「全港發展策略檢討」及「邊境禁區土地規劃研究」分別建議成立紅花嶺郊野公園;其後在2017年初發表的《施政報告》也宣布「政府將開展指定約500公頃的紅花嶺為郊野公園的工作」,去年底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也表明制訂紅花嶺郊野公園的工作進行中。

團體建議的1,120公頃紅花嶺郊野公園界線。

環團:紅花嶺生態、歷史價值高 應劃1120公頃

香港觀鳥會高級保育主任胡明川表示,由山咀經新桂田延伸至蓮麻坑的紅花嶺北坡,保存一大片非常完整的次生林,此片樹林及穿插其中的天然溪澗,孕育眾多原生動植物,成為本地分布極窄的斯氏波魚及蝙蝠羣棲息地。她又指,根據漁護署估算,全港有490隻全球易危的大草鶯,紅花嶺是本港大草鶯棲息密度第二高的區域,擔心沒有合適管理,高地草地面積收窄,威脅大草鶯生存。

在紅花嶺東北面(則沙頭角),綠色力量蝴蝶普查員在2012至2018年間紀錄174種蝴蝶,佔全港總73%,當中包括本港首次紀錄的朴喙蝶,以及在1981 年後在香港再沒有紀錄的小嬈灰蝶,反映紅花嶺孕育非常高的蝴蝶生物多樣性。

紅花嶺被視為是內地與香港之間現存唯一的陸地生態走廊,其北面的完整次生林與深圳梧桐山國家森林公園有良好的生態連貫性,南面的樹林及少受干擾的植被在生態上亦與八仙嶺郊野公園連結,故紅花嶺生境必須受充分保護。

「麥景陶碉堡」曾用作邊防

此外,位於伯公坳及礦山的二級歷史建築「麥景陶碉堡」,展現昔日其邊防及控制非法移民的角色;散落於紅花嶺四周的破舊設施、機槍堡等,相信是二十世紀興建作防衛用途,反映紅花嶺具高景觀價值。

紅花嶺位近沙頭角,高度海拔492米,是北區最高的山峰之一。(資料圖片 / 環境局局長網誌)

青蔥郊野淪War Game場 環團:顯設立郊野公園逼切

環團建議紅花嶺郊野公園面積較政府早前建議增加超過一倍,當中新增蓮麻坑、禾徑山、近沙頭角及香園圍的土地。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解釋,並非刻意製造矛盾,在面積約1,120公頃的範圍中,超過95%為政府土地,隨邊境禁區土地開放後,相繼湧現的發展已威脅具生態重要性的低地。他稱,若私人土地有保育價值,也可納入郊野公園範圍。

綠色力量高級環境事務經理單家驊留意到,邊境禁區開放之後,當區發展加速,紅花嶺周邊村落的房子、停車場、舖設混擬土地方愈來愈多:「紅花嶺東面山腳,村範圍及屋數目增加,但村後面本身有較好林地,但早幾年變成War Game場;生態農莊以生態保育為旗號,最後係食吓盤菜」,擔心不擴大郊野公園規劃範圍,紅花嶺核心地區生態價值也受影響。

多個環保團體今日就對紅花嶺郊野公園的期望發表聯合聲明。(勞敏儀攝)

蓮塘/香園圍口岸料最快年底前通關,位處環團建議的紅花嶺郊野公園北面。綠色力量總監鄭睦奇認為,若政府規劃不當,對周遭生態造成極大破壞,故有逼切性盡快設立郊野公園。

環保團體在本月10日向漁護署提交建議,根據「指定郊野公園的原則及準則(2011)」擬定紅花嶺郊野公園的界線。根據該原則及準則,保育價值、康樂發展潛力、景觀及美觀價值為制定郊野公園的三大重要元素及固有準則,環團認為即使某地點包含私人土地,當局也不可機械式地視之為不把該地點納入郊野公園的決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