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條例】教大學者指政府認受性影響警民關係 倡政府以史為鑑

撰文:李家偉
出版:更新:

《逃犯條例》爭議持續,多區有示威遊行,警民衝突不斷。香港教育大學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何家騏今(20日)在港台節目《香港家書》提到近日示威遊行警民衝突。
何家騏稱,最近坊間關注警政議題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點,而他認為警民間的不信任源於市民對政府及領導人認受性有關。提及1966年九龍騷亂平息後,政府曾詳細就事件始末進行深入調查,並發表報告提出加強政府與青年聯繫的建議。他建議政府應以史為鑑,希望政府要有勇氣及決心主動解決問題。

何家騏稱,警民間的不信任源於市民對政府及領導人認受性有關。(資料圖片)

何家騏提到,去年逝世的史丹福大學東亞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陳明銶教授,如果能目睹香港百萬人上街,和平理性展示訴求,一定會以身為香港人為榮。同樣若看到警民對立,一定會十分心痛,並喝令政治領袖應該拿起勇氣,承擔解決問題的責任。

曾以「警政研究」作為博士課題的何家騏又指,陳明銶當時曾勸勉他,如果有天社會爆發了官民矛盾,警察制度會立刻引起市民的注意,而情況在2014年後發生。市民會質疑香港警察是不是「政治化」,而加上最近的警民對峙,坊間對警政議題的注意,又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點。他又稱曾有小學生問:「老師曾說香港是亞洲罪案率最低的城市之一,警察專業、市民守法、社會穩定,為什麼近來在電視中,經常見到警民衝突?」他直言都難以解釋。

他又提到,過去警隊大致參考外國處理遊行示威手法,嘗試用「商討式管理」策略,與示威遊行主辦單位協調,但過去數星期的示威行動似乎沒有明顯領導,認為轉變會否挑戰到警方一直以來行之有效的處理手法,值得探討。

他又認為,警民間的不信任源於市民對政府及領導人認受性有關。很多學者其實都提過,何家騏稱陳明銶曾多次提及,六十年代兩次騷亂是香港發展的分水嶺,當時政府在1966年九龍騷亂平息後,曾詳細就事件始末進行深入調查,並發表報告提出加強政府與青年聯繫的建議。建議政府應以史為鑑,希望政府要有勇氣及決心主動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