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襲港海堤受損 土木工程拓展署引新技術 數日掌握損毀情況

撰文:黃詠榆
出版:更新:

土木工程拓展署測量部和海港工程部近年引用多種新技術,包括綜合多波束測探儀和激光掃描儀測量系統、圖像聲納儀、無人駕駛飛機等,檢查海事設施。
海港工程部總工程師鄧啟恩解釋,一直主要由潛水隊進行水下檢查工作,惟屢受外在因素影響。他舉例,去年「山竹」襲港,綜合系統可即時為就被摧毀的西貢污水處理廠海堤,進行緊急測量工作。他預料透過種種新技術,未來可更有系統地做檢測,增加常規檢查次數。

過往由潛水隊進行水下檢查工作

土木工程拓展署現時負責維修長約127公里的海堤和防波堤,以及318個碼頭和登岸梯台。海港工程部總工程師鄧啟恩解釋,一直主要由潛水隊進行水下檢查工作,惟受多項外在因素影響,包括水底能見度、潮汐條件等。

政府於2013年引入一套涉300萬的綜合多波束測探儀和激光掃描儀測量系統,再於去年年初優化系統,加入傾斜安裝,去年共使用18次。鄧啟恩指,綜合系統一小時可巡查1.5公里,而工程人員於測量船的螢幕上,可看到附近海面上、海底的海事結構三維數據,繼而作初步評估,大大提升了工作成效,又免卻了派潛水員到惡劣環境下涉及的風險。

鄧啟恩指,以往颱風過後,基於安全、水質問題,需待數日後才能進行檢測,但機器即日便可使用。他以去年超強颱風山竹襲港災後為例,西貢外海堤受損,利用綜合系統數日內已掌握受損毀的情況,「我們可更快完成修復工程,今年初進行,第二季尾便已完成。」

圖像聲納儀「透視」漆黑水下

另外,測量部亦配備了兩部圖像聲納儀,每部約百萬元,去年共使用12次。儀器可近距離拍攝水下物件高解像度錄像和圖像,即使水域漆黑一片或渾濁不堪,仍能在零能見度下「透視」水下狀況。操作人員解釋,儀器有助區部性探測問題,如在今年3月份一宗在中西區海濱長廊的噴射船意外,無需派潛水員,儀器便可檢查涉事碼頭的水下椿柱,了解有沒有變形或受損。

除了以上兩項新技術,測量部還另聘公司操作無人機。高級工程師黃志勇表示,現時碼頭底部及承台的檢查方法,主要透過搭建工作台,再派工作人員入內,以一個中小型碼頭為例,需時兩至三個月。透過引入無人機技術,可縮短至兩、三日內便了解到內面情況,在成本降低時,效率大大提升。黃表示,初步打算於明年初於10個碼頭測試,再考慮會否廣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