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人口逾140萬 港府愈扶愈貧?羅致光否認:需計及政府介入

撰文:陳淑霞
出版:更新:

扶貧委員會日前公布去年貧窮情況,貧窮人口達140.6萬,創過去10年來新高,恆常現金政策介入後則減至102.4萬,貧窮率則由20.4%,降至14.9%,但仍較前年升0.2個百分點。
勞福局局長羅致光今(16日)於港台《千禧年代》表示,有關數據屬相對貧窮概念,審視貧窮狀況時,需一併納入政府恆常及非恆常政策介入計算,否則數字只會連年上升。有傳媒批評政府突一併計算「派糖」措施篤數,羅則反駁稱,過去7年均有相關計法,「只係你肯唔肯去睇」。

扶貧委員會日前(13日)公布貧窮報告,指本港去年貧窮人口為140.6萬,創過去10年來新高;貧窮率則達20.4%,平均每5名港人就有一個窮人。(資料圖片)

扶貧委員會日前(13日)公布貧窮報告,指本港去年貧窮人口為140.6萬,是過去10年來新高;貧窮率則達20.4%,平均每5名港人,就有1個窮。

今年政府首度在沒召開記者會情況下,公布最新貧窮情况,羅致光今於《千禧年代》解畫指,自己亦未能解答,因他並非扶委會主席,「不是我決定」。對於有聲音批評本港扶貧措施不到位,他則稱,外間看報告書時多聚焦貧窮人口,惟相關數據屬分析工具,亦是相對貧窮概念原則,不能只看個別數字可定論,若純粹只計算政策介入前的貧窮人口,「出年一定會多過140萬。」

他又提到,貧窮人口上升其中一個原因是人口高齡化、退休人士增加,由於貧窮人口只計算個人收入,不計算積蓄,所以若退休人士靠儲蓄生活,沒有收入,就會跌入貧窮線。

要真正評估貧窮 需納政府恆常及非恆常政策計算

要真正評估貧窮情況,他指,需納入政府恆常及非恆常政策介入計算,始能作準。他續解釋,前者包括綜援、教育津貼等,後者則涉及一次性現金津貼、關愛基金等紓困措施,被問到有傳媒批評政府突一併計算「派糖」措施篤數,他則否認指控,強調過去7年均有相關計法,「只係你肯唔肯去睇」。

青年貧窮方面,政策介入前為12.6%,但介入後貧窮率連升3年,去年達9.3%,創10年新高。羅致光則指,政府部分政策未有納入計數,包括就讀自資院校課程的學費免入息審查金額3萬多元。他又指,年輕人失業率較高,亦與其他組群有別,「裸辭」情況較普遍,真空期較長,倘在此期間統計其收入,所錄得的青年貧窮便較高。

兒童貧窮率介入後創新低,由前年17.5%跌至去年16.8%,他指,去年綜援及教育相關津貼的減貧效果有所下降,兒童貧窮率創新低,則明顯與檢討後的職津受益上升有關。他又提到,明年職津亦會再有變革,兒童貧窮率可預視進一步降低。被問及可會對青年及兒童一視同仁,提供援助,他則強調指,兩者從援助角度上有差異,需關注兒童跨代貧窮,年輕人則需聚焦就業問題、向上流動等,「不是用派錢可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