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排名愈高窮學生愈少 港大清貧生:跟同學差距一頓飯見端倪

撰文:何敬淘
出版:更新:

過去10年,就讀本港八間資助大學的全日制本地學生中,符合入息審查資格、取得助學金的學生人數及比例下跌。《香港01》綜合多方數據,發現院校之間亦有「貧富懸殊」,排名及名氣愈高、校內清貧生比例愈低,「墊底」院校依次為中大、科大及港大,即俗稱的「三大」,「包尾」的港大每10名學生,只有約1.5人獲發助學金。
俗語說「人窮志不短」,但港大清貧生家怡(化名)未嘗上流的果實,先感「同身邊人差好遠,大部分同學(社經地位)比自己高一層次」。她認為基層生升讀大學及上流機會,受限於窮家庭的經濟條件及眼光,「即使考了進來,也要不斷做兼職幫補,因此要放棄很多機會及活動,如何跟人比?」

綜合國際的大學排名榜及院校中的清貧學生比例,竟發現排名愈高、清貧學生比例愈低,院校之間亦現「貧富懸殊」。(余俊亮攝)

香港大學在最新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榜中,位列第43、蟬聯本港院校中的最高排名;但論清貧學生入讀的比例,港大原來一直「包尾」,由2006/07學年每10名全日制本地生中、有約2.7人獲發助學金,至2015/16學年跌至僅1.5人。

另一邊廂,嶺南大學取錄清貧學生的比例,屬八大院校中最高,在上學年,每10名嶺大的全日制本地學生,有3.5名是獲發助學金的清貧生。

不過,跟10年前比較的話,各校的清貧學生比例均錄得跌幅。(見下圖)

一頓飯的貧富差距

家怡(化名)出身屋邨中學,學校數年才出一名港大生,她直言「不像地區名校,入學已有一班師兄師姐照顧」。褪下一式一樣的校服、換上便衣,跟身邊人的差距,來自生活每個細節,「一起吃飯,同學毋須擔心貴不貴」,但家怡卻寧願餓一陣子、待推出下午茶餐才去吃飯,務求省錢。

她也不願同學知道父母從事低收入工作,「和同學聊天,知道他們的家境很『猛料』,某某同學的家人,是上市公司主席」。

家怡的家庭月入較全額資助的上限多了1000元,過去兩年,她一直只獲批半額資助,要額外借貸才夠交學費。而因為家境問題、她考進港大後放棄了不少有興趣的活動,直言「樣樣活動都需要錢」,而她最不甘心的,是因此無法參加海外交流。

【採訪手記】八大清貧生比例跌 清貧子弟不努力之過?

港大清貧學生家怡(化名)指出,即使刻苦考進大學,因家境問題必須半工讀,時間、心力及財政上均不允許參加太多活動,尤其是所費不菲的海外交流。(江智騫攝)
即使大學給予了資助,還是不足夠(參加海外交流),我不甘心,因為自己的成績不是不夠好,只是我沒錢。
港大清貧生家怡(化名)

窮出情緒問題

家怡今年亦初嘗申請助學金過程中的「不近人情」。任職保安員的父親今年4月失業、及後轉職,當時學資處要求她補交證明文件,要求父親取得前僱主簽名作實,令父親尷尬,而即使父親轉職後收入減少,處理今年申請時,仍然是按上一年度的收入計算,令她無法獲得更多資助。

除了父親失業,踏入暑假後、家怡原有的補習工作暫停,令收入銳減,加上弟弟文憑試失手,須報讀自資課程,家怡唯有身兼兩份兼職幫補家計,身心瀕崩潰,「那段日子,遇上塞車或其他小阻礙,我會在街上不由自主地哭出來,終於求醫,醫生說我有憂慮和抑鬱」。最後她聽從建議辭去兼職,換來是戶口一度僅剩200元。

多姿多采的大學生生活,對清貧生來說卻儼如奢侈品。(江智騫攝)

脫貧=動力?壓力?

另一位浸大清貧學生心儀(化名)則自感較「幸運」,因合乎全額資助的資格,「很多得不到全額資助的同學,其實不見得比我富裕,可能家中有少許資產就不行,但他們一樣要自己賺生活費或學費」。

出身基層是推動心儀向上的動力,自中四開始,她已決意考入大學脫貧,因為一旦失手、家庭根本無能力負擔自資課程,「唔通我要一世做售貨員?我不想這樣」。於是她開始每天拚命「鋤書」,要求自己高度集中,一聽見電話響起等噪音就會暴躁。

母親擔心她壓力過大,一度帶她看精神科醫生,但學習壓力未有減退,幸而是最終考入喜歡學科,縱偶然仍有困難、對前景也有信心。

浸大生心儀(化名)坦言校內有不少同樣出身基層的同學,不擔心因出身而被看輕;院校間「貧富差距」,彷彿成為無須明言的共識。(李澤彤攝)
我不會擔心被看低,始終讀的是浸大,如果讀的是港大,就真的可能會被人笑。
浸大清貧生心儀(化名)

八大:提供眾多獎助學金

《香港01》就此向八大查詢,各間各校均指出大學收生有既定準則,按學生的成績、面試表現等擇優取錄,各校亦設有不同資助及獎學金計劃,支援有經濟需要的學生。

其中,港大發言人表示,近數年的入學生背景調查顯示,來自家庭月入2.5萬以下的學生,約佔三成,而獲發政府助學金的學生比例,近3年維持在一成半左右;中大發言人則補充指,設有工讀計劃、讓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在校內做兼職或擔任助手,以賺取報酬。

教育大學博文及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周基利分析表示,八大院校的數據反映收生成績較高,亦即較難「考入」的院校,始終「窮人入到的機會,較中上階層低」。教育界議員葉建源則認為,數據反映大學愈受歡迎、競爭愈烈,基層能夠進入的機會較小,但「當中原因、政府有需要進一步深究」。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