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例風波一周年|歷史學者劉智鵬評文宣屬史料:應搣返兩張保留

撰文:陳淑霞
出版:更新:

反修例風波橫跨一年,仍然未平息,黃藍陣營爭相以書籍、紀錄片等各種媒介,用自己角度為歷史作見證。本身是香港本土歷史學者、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學術及對外關係)劉智鵬接受《香港01》專訪時表示,擷取及記錄歷史片段時,官方及民間、以至各方陣營均有權參與,「有人先有歷史,每人都是歷史的Stakeholder(持份者)。」他又說,當代人記載當代史,最重要是「原汁原味」,示威者建立的連儂牆文宣,亦屬於「珍貴史料」,「(紀錄者)應該要搣返兩張保留。」
港版國安法將至,港人面臨未知惶恐,他相信本港普通法保障言論自由,不相信會影響日後的歷史記載。回想反修例的風風雨雨,他曾到元朗參與遊行,至今印象深刻,當日也與在場年輕人有所互動,直言「其實佢哋好善良」。

劉智鵬是研究香港史的專家,他認為各方陣營均有權記載歷史,「有人先有歷史,每人都是歷史的Stakeholder (持份者)」。(黃寶瑩攝)

劉智鵬於嶺大創辦歷史系,他承認歷史跟從官方論述是「相當大的事實」,不過,民間記載亦有其價值及重要性。在大時代旋渦之中,他認為網絡世界由全民參與,「精彩程度嘆為觀止。」又指倘能作系統性的紀錄保存,將有助後世回望過去,「會係個幾精彩嘅資料庫。」示威者於社區遍地開花的「連儂牆」,於他眼中亦是歷史,「通道鋪晒文宣,除咗影低,亦應該搣返兩張保留。」

反修例風波中,民間文宣百花齊放,除展示立場,亦創意無限,劉智鵬認為是記錄時代的重要史料。(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港版國安法|歷史學者劉智鵬撐立法 評困局:無轉好個「掣」

政府從不重視示威者文宣,劉智鵬則認為歷史「擁有權」無官民之分,而是開放予所有人,「有人先有歷史,每個人都係歷史嘅Stakeholder(持份者)。」他又說,不同立場各有資料存取原則、視角,「唔同團體將佢本身認為有價值嘅歷史訊息保留,完全係符合要求。」

記載歷史切忌篩選

「時代革命」、「香港獨立」等被視為鼓吹港獨,也可不受干預,如實記載?他認為,以歷史學角度而言,當代人記錄當代史,大宗旨是原汁原味,切忌在第一手時已有篩選,「唔好話將來會瀨野,就唔好要,唔應該係咁」。

劉重申,歷史最重要目的並非尋求真相,而是從歷史片段當中,發掘事件的意義所在,牽涉不同觀點是自然之事,「同一件事有一萬個角度去睇,係無問題,但起碼唔會在最早時就將資料摧毀,呢個好緊要。」

港版國安法落實在即,有人憂慮民間記載隨時觸碰「紅線」,劉智鵬則認為,歷史記錄不存在政治取向,或進化成政治行為,「我上網無嘢做,擷取資料,再儲落drive(硬盤),叫做『2019香港歷史檔案』,無問題㗎!」發布成書又如何?他則相信,立法不應影響言論自由,但有人將政治理念放於文字宣揚,則需視乎相關法律條文,「如只keep(保存)歷史記錄,不應有咩問題喺度,我希望係咁。」

國安法來臨,會否變相令禁書曾多?他則指不相信會來到此地步,「明清兩代,自己(民間)寫歷史會殺頭,但我唔覺香港會有咁多呢種危機。」至於出版會否受限或遭噤聲,他則指現時條文未明,故仍在估計揣測當中,惟他始終相信本港普通法對言論自由有非常大保障。

劉智鵬本身是香港史專家,被問到會否有興趣參與記載?他則指,過去一年歷史資料豐富,雖然曾有不同人建言,但他已婉拒,「要咁近距離、咁龐大資料、要咁短時間消化,提出有意思、又能站得住腳觀點,係難倒不得了。」他亦將與其他學者展開修繕《香港地方志》的龐大工程,由遠古時期寫至07年,「都要埋頭苦幹好一陣子了。」

劉智鵬(左一)曾與校長鄭國漢及副校長莫家豪現身去年的元朗遊行。(資料圖片)

雖然無緣筆耕,但他也曾經「締造」歷史。去年7月27日,有網民發起「元朗遊行」,同日中午亦有嶺大校友及學生於校內舉行集會,促請罷免身兼嶺大校董會成員的立法會議員何君堯,劉智鵬當時與校長鄭國漢及副校長莫家豪亦有現身,是首次有大學管理層走入示威現場。

讚年輕人善良

回想當日,他稱一心以學生人身安全為己任,甫踏出元朗港鐵站,眼底盡是黑壓壓人潮,「其實都戰戰競競。」他不諱言擔心「爆樽」橫飛,但最終示威者及年輕人夾道歡迎,甚至囑咐他們小心至上,事後嶺大更於「連登」討論區「榜上有名」,「封咗我哋做最受歡迎大學」,緊隨其後的文憑試放榜,接受嶺大學位比率亦有增長,但劉智鵬最大的感受卻與情感連繫有關:「年輕人其實好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