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型肝炎冬季病發多 豬膶貝類海產最高危

撰文:張善彤 黃卓然
出版:更新:

入冬是三五知己圍着「打邊爐」季節。不少市民吃火鍋,喜歡加入豬內臟享用,惟豬內臟或暗藏戊型肝炎病毒,「烚兩烚」即放入口,隨時病從口入。
數據顯示,本港每年冬季是戊型肝炎高峰期,醫生指絕大部分戊型肝炎感染個案曾進食豬膶,估計因市民沒有把豬膶煮熟。有售賣豬膶食品的東主則建議,不應以口感決定豬膶生熟,爽口或軟腍未必反映生熟程度,應以烹煮時間衡量,宜用大火煮數分鐘,確保豬膶熟透。
攝影:黃寶瑩、吳鍾坤、黃永俊

《香港01》記者早前到深水埗,試食了米線、生滾粥、公仔麵及腸粉4款豬膶食品。

本港2007至2015年間,每年平均有90宗戊肝感染個案,2010至2012年間,更突破百宗;每年平均80人入院。戊型肝炎感染個案,較多出現於1月至3月(見圖表)。

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消化疾病研究所教授黃麗虹相信,與市民較常在冬天吃火鍋有關。她分析指,冬季可多達20至30宗。踏入4月,感染人數開始回落至平均10宗以下,顯示戊肝感染情況逐漸緩和。

戊肝病徵與其他種類肝炎相似。

火鍋水溫未達百度藏風險

黃指,臨床接觸的戊肝個案,絕大多數由進食豬內臟引起。一般建議徹底煮熟豬膶,是放豬膶於滾水煮5至10分鐘,可完全殺死病毒,但此套指標未必適用於吃火鍋。她稱:「市民吃火鍋時多打開蓋子,火鍋溫度不能長期維持攝氏100度,部分市民只將豬膶烚1至2分鐘,增加患病風險。」

除了吃火鍋,光顧食店亦應注意豬膶是否煮熟。《香港01》記者早前到深水埗,試食4間不同食店的豬膶食品,包括豬膶米線、豬膶生滾粥、豬膶麵及黃沙豬膶腸粉。記者把豬膶剪開一看,4款豬膶均沒有滲出血水或呈粉紅色。口感方面,生滾粥及腸粉的豬膶爽滑彈牙,「膶味」不強烈,粉麵舖及米線店兩間店的豬膶則偏硬,吃下有起沙的口感。

一般人會以豬膶是否呈紅色或帶血水、或爽脆程度判斷豬膶生熟,愈爽口代表未熟透,全熟的豬膶則會硬繃繃,但相關理論未必正確,以烹煮時間決定豬膶生熟才最安全。

「維記」的噴射式爐頭火候強勁,豬膶只需煮1分鐘便熟透。

豬膶店老闆:「淥得好」全熟亦好爽

屹立深水埗福榮街逾60年的「維記咖啡粉麵」,售賣豬膶粉麵已40多年。老闆陳先生教路指,豬膶口感雖然可因生熟程度有別,但不建議以口感定生熟,因口感視乎烹調技巧,「生不一定會爽。煮全熟都可以爽,吃下會有『粒粒碎』、『有渣』的感覺。」他指應以烹煮時間做指標。以食肆的噴射式爐頭用1分鐘便可煮熟豬膶,家居煮食爐煮則需時數分鐘。

許懿德指出,小部分戊型肝炎會引致「暴發性肝炎」,有生命危險。

乳豬膶較成豬膶高危

腸胃肝臟專科醫生許懿德引述研究指,乳豬的免疫力弱,肝臟帶病毒的機會較高,因此進食乳豬的肝臟,比成豬的更危險。其他動物內臟及肌肉如帶病毒,一旦未煮熟,尤其貝殼類食物都有風險。貝類需加熱到中心溫度達攝氏90度並維持90秒,煮至外殼打開,再煮3至5分鐘。食物安全中心則建議,切片豬肝應以沸水烹煮、鑊炒最少3至5分鐘(應視乎厚度和分量)。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