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咪錶 周五起旺角元朗率先試行

撰文:黎梓緯 陳嘉敏
出版:更新:

現時駕駛人士使用咪錶泊車位,只能以八達通付款,不過本周五起將會多添一種付款工具。政府擬引進可以信用卡付款的新咪錶,並於本周五起,分兩階段於元朗、旺角、西貢及灣仔試驗40個新咪錶,為期約1年。運輸署將視乎計劃成效,預計2020年起,於1至2年內更換全港約9,800個咪錶。

由於增加了信用卡讀卡位置,新咪錶體積較現時增加近1倍。(吳鍾坤攝)

旺角元朗先試行 設20個新咪錶

目前全港約9,800個路邊電子收費錶由2003/2004年度,使用至今已逾10年,政府2012年提出「新停車收費錶試驗計劃」,事隔4年,運輸署宣布計劃引入新咪錶。新電子咪錶由2間供應商提供,除了沿用八達通付款,同時接受具備Visa payWave、感應式MasterCard及銀聯閃付付款功能,並支援離線付費交易的非接觸式信用卡付款,即駕駛者可透過「嘟」信用卡使用咪錶。

運輸署助理署長(管理及輔助客運)李艷芳展示新咪錶。(吳鍾坤攝)

試驗計劃共斥資380萬元,分兩階段試行,每階段為期約9個月:

首階段計劃
時間:10月21日及28日
地點:元朗鳳群街停車場(21日)、旺角通菜街及西洋菜南街(28日)
數量: 20個新咪錶,覆蓋約60個車位

次階段計劃(詳情待定)
時間:明年第二季
地點:西貢、灣仔
數量:20個新咪錶,覆蓋60個車位

新的電子咪錶支援Visa payWave、感應式MasterCard及銀聯閃付付款功能,駕駛者日後可使用「嘟」信用卡繳費。(吳鍾坤攝)

運輸署助理署長(管理及輔助客運)李艷芳稱,由按掣至「拍卡」,整個過程僅需約7秒。為防不法之徒利用失卡及假卡等繳款,協作有關計劃的結算公司會向運輸署提供黑名單,新咪錶亦有其他新功能,包括安裝警報裝置及液晶體顯示屏,讓職員及早發現出問題的收費錶及有助發放政府訊息;另採用無線通訊技術,讓咪表自動上載及下載交易數據。

測試未包電話/短訊付款

就政府曾稱研究以致電或短訊繳付咪錶費,李艷芳指,有關付款方式涉修例,過程複雜,故不會於今次計劃測試,運輸署將繼續研究,亦會與律政司商討修例安排。近年亦興起如Apple Pay及NFC裝置等付款方式,運輸署總運輸主任(運輸設施管理)周珮詩指,明年年底完成試驗後,將檢討成效,考慮會否再加入新收費方式,並敲定新咪錶規格,再招標及申請撥款,冀於2020年起分批更換全港約9800個咪錶,預計1至2年內完成。

市民李先生歡迎增設信用卡付款功能,認為更便利。(吳鍾坤攝)

職業司機李先生認為,咪錶增設信用卡付款功能可方便市民,同時建議署方研究增設現金付款功能,但希望署方長遠解決泊車位不足問題。另一位駕駛者李先生則指,八達通本已方便,增設信用卡收費則更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