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廚餘廠處理量長年不達標 經營七年半提早停業 環保署正跟進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曾被揭處理量不達標的廚餘處理公司華南再生資源(中山)有限公司(下稱華南),2013年進駐屯門環保園,20年租期原可經營至2032年年底,但《香港01》接獲消息,該廚餘廠經營7年半已停業,正出售廠房機器。記者致電華南,獲告知6月30日已停運。
環保署確認指,華南的廚餘處理量未達租約規定,基於有效運用環保園土地資源及招標公平性的原則,正按合約跟進華南有關租約事宜,華南亦已於今年7月起停止廚餘收集服務。

+11

華南曾被揭廚餘棄堆填區、處理量不達標

華南在環保園的廠房面積達8,500平方米,2013年起以月租約18萬元獲環保署批出20年租約,聲稱每日可處理100公噸廚餘,生產高蛋白飼料營養品。華南在2015年5月開始投產,主要回收工商業界廚餘,包括機場及酒店等。

租約規定投產首年每月最少處理700公噸廚餘,第二年增加至最少1,400公噸,第三年起倍增至2,800公噸,則每日約93公噸。

其後有傳媒踢爆,華南將回收的大部份廚餘棄置堆填區,廚餘處理量亦長期低於租約規定,該公司歸咎於公眾廚餘分類及回收意識不足。環保署曾表示,若環保園租戶持續未能符合租約中的規定或出現違規行為,會按租約要求跟進,包括書面警告,有需要時收回用地。

華南廚餘廠,位於環保園內。(環保園網站)

環保署:處理量未改善 正跟進租約

《香港01》接獲消息,該廚餘廠經營7年半已停業,正出售廠房機器。記者曾致電華南,對方僅告知廠房在6月30日已停運,並已通知客戶,拒絕回應其他查詢及接受訪問。

環保署回覆指,曾就華南的廚餘處理量未達租約規定,多次與其管理層會面,了解困難及商討協助提升其收集和處理廚餘的能力;華南亦有積極嘗試推行多方面的改善措施,包括加強向社會大眾和潛在客戶宣傳其業務,以及研究開發新的廚餘處理生產線及產品。

鑑於華南的運作及處理量仍未見有持續改善,基於有效運用環保園土地資源及招標公平性的原則,環保署正按合約跟進華南有關租約事宜,沒正面回應是否提前解約。

▼淘大花園試行廚餘回收▼

+4

業界:華南經營成本過高 技術欠奉

華南前副總經理黃旭進曾向傳媒分享發展藍圖,相信把廚餘製成魚糧有很大發展空間,但至機器進場,發現非想像中般好,公司早期將大部份廚餘倒到堆填區,後期據知多是送到政府設立的廚餘廠,真正的處理量有限。

他以「冇咁大個頭,唔好戴咁大頂帽」總結華南死因,指其投資額以億元計,租金貴,亦要承擔運輸費、生產成本等,同時分揀、提升飼料蛋白質等技術欠奉,單靠向客戶收取的處理費難以支撐營運。

黃旭進其後離職,另起爐灶成立廚餘公司九龍環境處理發展有限公司,曾回收「餐前廚餘」製成動物飼料,例如再造狗糧,但市場反應一般,今年中停產,目前主要接收酒店、屋苑等廚餘,充當物流角色把廚餘送到小蠔灣處理,扣除成本平均每公噸仍可賺數百元。

疫情下食肆生意慘淡 廚餘回收大減

華南中途離場,部份客戶轉投另一廚餘公司綠色環保廚餘回收有限公司。董事長呂建基認為,華南死因在於收費平,同時捱貴租,基本上是「蝕住做」,加上疫情下食肆生意慘淡,廚餘回收量自然大減。

呂說,其公司每日可處理約10公噸廚餘,當中最少一半可製成環保魚飼料及高蛋白豬飼料,使用的廚餘多是豆渣、麵包皮,較流質的廚餘只能送到政府廚餘廠。他坦言對進駐環保園感興趣,進場後每日處理量料可提升10倍至100公噸,加上目前本港廚餘回收率低,相信廚餘回收仍有生存空間,但希望月租降至5萬元。

▼九龍醫院試行廚餘回收▼

環團:難與政府廚餘廠競爭

2018年本港每日廚餘棄置量達3,565公噸,只有約74公噸被回收,回收率僅約2%。位於小蠔灣的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第一期(O·PARK1)在2018年7月運作,每日可處理200公噸廚餘;而位於北區沙嶺的第二期(O·PARK2)預計2022年投入運作,每日可處理300公噸廚餘。

綠惜地球總幹事劉祉鋒指出,華南屬商業運作,上門回收需收費,但政府營運的廚餘廠則有公帑支撐。翻查資料,環保署回收基金預留5,000萬元,鼓勵業界展開廚餘收集及運往廚餘處理設施的業務,又計劃於今年年底推展第二階段、規模更大的廚餘收集先導計劃,分階段每日收集及運送主要是來自香港島及大嶼山、九龍和新界經源頭分類的廚餘,正準備招聘承辦商提供運輸車隊收集廚餘。

他形容,華南與政府廚餘廠的競爭,就如小型電器回收商與環保園內獲政府資助的WEEE·PARK,缺乏公平競爭,有補貼下商界自然傾向選擇政府設施,加上垃圾收費一再延遲出台,不少食肆及市民寧願把廚餘倒了就算,故令華南大失預算,受到雙重打擊。

綠惜地球總幹事劉祉鋒指出,華南屬商業運作,上門回收需收費,但政府營運的廚餘廠則有公帑支撐。

O·PARK1去年處理量不足承諾一半

環境局2014年發表《香港廚餘及園林廢物計劃》,訂下在2022年把需要棄置在堆填區的廚餘減少四成至每日約2,100公噸的目標,但去年O·PARK1平均每日廚餘處理量只有約92公噸,至今年首7個月,平均每日處理量更跌至約79公噸,不足承諾的一半。

環保署解釋,運作初期要配合本地廚餘的特性逐步增加廚餘處理量,以確保有足夠時間給用來降解廚餘的微生物繁殖,今年初亦受疫情影響,令處理量輕微回落。署方會逐步收集家居廚餘,期望2022年每日收集的廚餘量逐步達到250公噸。

劉祉鋒認為,政府在提升市民回收意識要多下功夫,包括擴大屋苑廚餘回收網絡,提供高透明度、便民的回收系統,才能增加市民信心、提升回收率。

▼預約全民檢測 5個步驟如下▼

▼18區社區檢測中心一覽▼

+14

▼01實測咽喉拭子採樣▼

+2

▼8.28起重開及仍關閉處所一覽▼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