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殘護殘壓力爆煲 小腦萎縮症父女疫情下感絕望:叫天天不應

撰文:袁澍
出版:更新:

近日葵涌邨發生的母親殺死智障兒子的倫常慘案,照顧者的壓力再被受關注。關注殘疾人士照顧者平台4至6月進行了一項關於殘疾人士照顧者的意見調查,發現有四成以上照顧者都照顧殘疾人士超過15年,超過半數在疫情期間照顧殘疾人士超過17小時,當中多數都是低收入家庭,不少都認為社會對照顧者忽略且缺乏政策支援。
今年47歲的陳嘉儀6年前確診小腦萎縮症,除了照顧自己之外,也要照顧年逾60歲、同樣患病的父親。她說多年來身為照顧者感到無力、孤單,有時和父親一起跌倒在地都無法起身,出現「叫天天不應的感覺,情緒有時候會爆煲」,期待政府能夠提供經濟支援、喘息服務等政策,讓照顧者能夠尋求適切的幫助而緩解壓力。

關注殘疾人士照顧者平台今日召開記者會。圖左為陳嘉儀。(受訪者提供)

叫天不應感 情緒會爆煲

陳嘉儀今年47歲,確診小腦萎縮症已經6年,確診後被迫辭去工作,留在家中照顧患病超過20年的父親。陳說,該病會讓人講不出話、進食困難,且手腳無力、運動失調等等,有時父親會跌倒,而自己也因為無力扶不起倒地的父親,甚至和父親一起跌倒,難以起身。她說,一起倒地的時候,覺得十分無助、被孤立,「叫天天不應的感覺,情緒有時候會爆煲。」

她說疫情期間,父親所以幾乎已經無法出街,二人「屈住」在家中,不免也多生摩擦。她自己領取了傷殘津貼,但也因此被拒申請照顧者津貼,過着相當拮据的日子,「我哋住順利邨,交通無咁方便。無障礙的士費用好貴,為了慳錢,都係坐巴士覆診,結果路上一起跌倒,路人更指責我沒有照顧好父親……」

現時她已經領取殘疾人士八達通,但非常渴望政府可以給予照顧者定額交通津貼,讓他們可以乘坐無障礙的士,減少照顧壓力。

關注殘疾人士照顧者平台的黎沛薇指現時以老護老、以殘護殘的情況非常普遍。(資料圖片)

平台籲政府支援 讓殘疾人士照顧者不再被穩形

關注殘疾人士照顧者平台的黎沛薇指,像陳嘉儀這樣「以殘護殘、以老護老」的情況其實相當多見,疫情期間,不少殘疾人士及照顧者也面臨巨大壓力。平台在4至6月以問卷訪問457名照顧者,發現受訪者更對現時各項有關照顧者的相關政策極為不滿,對於現時的政策整體評分只有3.14(滿分10分,七成半受訪者給予不合格分數)。另外,八成照顧者為女性,四成照顧者照顧殘疾人士已經超過15年,另外疫情期間,照顧時間明顯加長,有中51.4%每日的照顧時間都超過17小時。

平台指,現時照顧者的實際定義及身份依然未清楚界定,而現行亦沒有正式的整體規劃及福利制度支援照顧者。平台呼籲政府可以建立照顧者為本的支援服務中心、恆常化及優化照顧者津貼、在交通指出方面給以定額支援、加強喘息服務及給予經濟支援等。平台促請勞工福利局及現任立法會議員跟進照顧者議題,不再讓照顧者慘劇再次發生。

▼9月11日起重開及繼續限制措施一覽▼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