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茂波網誌:發展地下空間 借鏡外地經驗

撰文:香港01記者
出版:更新:

政府上周一(7日)就4個地區包括尖沙咀西、銅鑼灣、跑馬地,以及金鐘/灣仔的地下空間發展,展開公眾參與活動,為期三個月。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就此發表新一篇網誌,並以多個外地著名城市為例子,解釋如何發展地下空間,又指在當局現時的初步構思中,也有參考外地發展經驗。

發展局擬於本港4個地區,推動地下空間發展。(發展局圖片)

陳茂波在網誌指,隨城市急促發展,市區地面空間珍貴,如何增加宜居度、可達性,是海外不少大城市都面對同樣問題,故部分城市把地下空間發展融入城市規劃,如巴黎拉德芳斯商業區、東京地下街、芬蘭赫爾辛基Kamppi中心的地下巴士總站等,均值得借鏡。

東京地下街是當局參考的例子之一。(發展局圖片)

而土木工程拓展署與規劃署去年六月開展的先導研究,除了解尖沙咀西、銅鑼灣、跑馬地,以及金鐘/灣仔等四區的現況及需要、未來發展地下空間機遇和限制,亦有借鏡其他城市的成功經驗,勾劃初步規劃概念。

巴黎拉德芳斯商業區是多層地下空間發展,令人車分隔,讓地面成為大面積的行人專用區。(發展局圖片)

九龍公園地底 建地下空間網絡

陳茂波指,以尖沙咀西為例,該區街道繁忙,利用地下空間有助紓緩擠迫的行人環境,並加強現有和新發展地區的連繫,惟密集建築物、地下設施及鐵路走線皆限制可發展的位置。不過他指經初步研究後,發現九龍公園地底有條件建構一個全天候的地下空間網絡,連接西九文化區、現有尖沙咀至尖沙咀東的地下行人通道和附近主要街道。

陳茂波續稱,現階段當局提出的建議只屬初步構思,細節包括土力、結構和基礎設施的限制、與現有地下設施的連接、消防安全、財務可行性和業權、對附近環境、設施、交通的影響,以及地下空間可作的用途等,仍需更詳細分析,呼籲公眾在開展公眾參活動後的三個月表達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