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約24萬人社交焦慮 日常易緊張面紅冒汗 浸大免費訓練助適應

撰文:鄧穎琳
出版:更新:

出席家長會、公司聚會,甚至外出吃飯都會異常緊張,面紅、口乾、冒汗及心跳加快?如果情況持續半年,隨時是出現社交焦慮,日常工作生活,與人相處都會大受影響。
香港浸會大學研究團隊指,數年前一項本港研究推算,本港有逾24萬名社交焦慮患者,患者甚至不時誤解他人意思或負面評估身處的社交情況,影響到工作學業及日常生活,惟專業資源有限,患者亦不樂意主動接觸他人,故今日(18日)起推出名為「自在社交」的網上認知行為治療計劃,免費提供網上課程、VR技術模擬社交場景訓練,以及專業心理輔導和追蹤評估等,協助他們降低心理壓力,適應與人相處。

香港浸會大學獲教資會資助,推出「自在社交」的網上認知行為治療計劃,希望協助社交焦慮患者。(資料圖片)

治療計劃獲教資會及大學資助600萬元
香港浸會大學一個研究團隊,獲教資會及大學資助約600萬元,開展為期四年(2020至2023年)、名為「自在社交」的網上認知行為治療計劃。計劃由浸大與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明愛全樂軒、虛擬實境(VR)社企「AESIR.hk」等合作,今日(18日)起招募600名18至70歲社交焦慮症患者,免費為他們提供網上課程、VR技術模擬社交場景訓練,以及專業心理輔導和追蹤評估等。

據本港2015年一項調查,香港約有3.2%、超過24萬人有社交焦慮問題,患者在與人接觸時,傾向逃避、感恐懼,會面紅、冒汗、口乾及心跳加速。(資料圖片)

研究推算香港逾24萬人有社交焦慮

浸大社會工作系副教授、「自在社交」計劃首席研究員潘佳雁解釋,據本港2015年一項調查,香港約有3.2%、超過24萬人有社交焦慮問題,患者在與人接觸時,心理上會傾向逃避、感到恐懼,日常簡單相處亦會有不成比例的緊張,生理上會面紅、冒汗、口乾及心跳加速等,不時誤解他人意思或負面評估身處的社交情況,影響到工作學業及日常生活。

然而,潘佳雁指出,本港精神科醫生及臨床心理學家對比香港人口比例低,公營服務輪候時間長、私營收費高昂,加上外國研究發現,社交焦慮患者多懼怕見治療師,亦擔心被標籤,願意求助者不足一成,故希望推出計劃,以較低成本或較低壓力的網上服務幫助他們。

煤氣公司伙理大及浸大生 製作動畫短片教材 供學生在家免費學習

浸大辦國際電競賽教可持續發展 得獎印度女生不按傳統結婚續追夢

推廣東話中文課程盼更易融入

經團隊過去一年多的努力,計劃今日(18日)起正式招募參加者,由於計劃主要在網上進行,教學示範影片以中文和廣東話拍攝,參加者須懂中文、廣東話、能以文字溝通,以及懂得使用網上課程。

團隊會安排VR技術模擬訓練,包括模仿光顧茶餐廳情境,助社交焦慮人士適應。(李澤彤攝)

VR體驗求職、茶餐廳用膳 在虛擬世界開始適應
通過篩選的參加者,最快在報名後一至兩周便可開始透過網頁或手機應用程式接受為期約13星期的訓練,當中包括9堂網上錄製課程(認識何謂社交焦慮、辨識自動化思想、行為實驟、放鬆認知、個案示範等),參加者可自選時間地點,按自己的步伐完成訓練。
另外,團隊會安排VR技術模擬訓練、面對面專業心理輔導等,追蹤及評估參加者情況。潘佳雁解釋,「直接面對驚的情境是很困難,所以先由虛擬國度出發」,訓練中包含求職、光顧茶餐廳等訓練,有興趣人士可到浸大相關網頁報名。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