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隱署去年接1036宗「起底」投訴 較前年少76% 設熱線加強打擊

撰文:孔繁栩
出版:更新:

私隱專員公署今日(28日)今日發表2020年工作總結,公署去年接獲4,862宗投訴,較前年9,182宗下跌47%,主要是由於「起底」個案大幅減少所致,去年涉及「起底」投訴有1,036宗,較前年大幅減少76%。被「起底」人士中,七成為警員、其家屬、表態撐政府或警察的市民,公署今日設立「反起底熱線」,專責處理投訴,強調不會因立場有優次。
私隱公署同時發布一項有關保障個人資料私隱的調查報告,發現大部份受訪者在使用社交媒體時,保障私隱意識高,但同時不介意用個人資料換取免費服務,亦不介意收取廣告,甚至只有一成人肯定願意付出金錢換取個人資料不作廣告用途。

私隱專員鍾麗玲表示,去年社會氣氛緩和,「起底」投訴亦有所回落,去年私隱署接獲投訴或主動發現「起底」個案有1,036宗,較前年4,370宗大幅減少76%,被「起底」人士中,38%為警員及其家屬,30%為表態支持政府或警察的市民,合共佔整體約七成。

近年「起底」被武器化

鍾指出,以往「起底」行為大多涉及朋友、情侶爭拗,經介入做「和事佬」就能解決,惟自2019年起,「起底」被武器化,想對有關人士造成傷害,及網絡欺凌,對受害人帶來嚴重並持久影響,個人資料一旦被網上公開,即使隨後將源頭移除,都幾乎肯定會永久公開。

鍾稱,私隱公署曾去信253次到18個網上平台營運商,有1,461宗轉介警方,57宗轉介律政司。去年有5宗個案法庭已判刑,包括去年10月,有首宗涉違反《私隱條例》第64(2)「起底」條文罪成個案,被告遭判囚18個月;另外4宗涉違反臨時禁制令,構成民事藐視法庭,其中一宗案件被告,被判即時入獄21日。

鍾續指,公署已調配資源處理境內外「起底」網站,行動中接近七成已移除,而境外網站依靠當地部門協助,網站被移除後又會在其他司法管轄區建立,「好似貓捉老鼠,網站不停變身」。就處理本地「起底」個案,公署今日成立「反起底熱線」3423 6666,強調處理投訴個案一視同仁,不會因對方立場有優次。

免費媒體或將個人資料貨幣化

私隱公署同時公布一項意見調查結果,公署委託港大於去年5月至10月期間,致電2萬個電話,接獲1,204個公眾及227個機構回覆,七成受訪者擁有社交媒體帳戶,逾半人只向朋友公開相片或意見,超過九成傾向拒絕提供身份證號碼及住址,有約八成拒提供手機號碼、出生日期及個人收入資料。

但受訪者者被問到,是否願意每月付20元,換取個人資料不被用作廣告用途時,則只有一成人表明肯定願意付款;接近六成人傾向不願意。受訪者中,只有36%認為個人資料曾遭濫用,當中有近九成人表示不會投訴。。公署強調,「媒體提供免費服務,市民唔使錢使用,但其實係畀咗個人資料,或將個人資料貨幣化」,呼籲使用者留意媒體的私隱條款。

私隱專員鍾麗玲。(孔繁栩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