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跛腳牛的約定 由素人變牛媽日日出動 冀政府勿把大嶼牛趕絕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12年前一隻跛腳牛牛突然造訪,拉近了她與牛的距離。人稱「牛媽」的梁韶華,每天駕車穿梭大嶼南尋牛,車裡是滿滿的乾草,後座擠擁得容不下人。看見水牛吃得滋味,「阿媽」老懷安慰雙眼露出笑意,每日「巡視」已成日常,高峰時曾照顧上百隻牛。
鳥盡弓藏,農業式微,牛被逼遷。眼看在大嶼山認識的水牛陸續被絕育,擔心終有一日「後繼無牛」,牛隻會在本港絕種。不過「阿媽」仍抱有一絲期望,等待政府醒覺,保育大嶼山水牛政策終會來臨。

+8

「媽媽......細佬啊......」牛媽高聲呼喊一會,突回頭說「來了來了」,急急在濕地上分了一堆堆的乾草,原來遠方正有十多隻水牛應聲跑來,享用牛媽準備的「下午茶」。

12年前與受傷水牛的約定

人稱「牛媽」的梁韶華今年69歲,以前住長洲,未曾見過牛,後來搬到大嶼山,才發現與水牛的生境那麼近,但礙於牛的「惡相」不敢走近。直至2009年,有一隻斷了腳的牛突然來到她家,身上滿是傷口,流出黃色的膿。獸醫說,能否康復要看牠的造化。眼看跛腳牛瘦得可憐,牛媽許下承諾「如果你仍能生存,我就照顧到你百年歸老」。跛腳牛命不該絕,奇蹟地從「鬼門關」逃出,牛媽信守諾言,為牠取名「牛牛」。

「牛牛」回歸社區,牛媽也跟隨走入社區,遇上更多不同的水牛,竟不知不覺地愛上了牛。牛媽向獸醫「偷師」學習救傷技能,每逢有牛打架、受傷,附近村民會先找牛媽處理,由原先照顧一隻「牛牛」,慢慢增至上百隻牛。每天風雨不改,到不同村落巡視「搵仔女」,「牠們不知道是星期日、聖誕節或新年,只知道日日有得食,不可以令牠們失望。(自己)曾發燒39度,也拖住草來了」,這些年來,只因超強颱風「山竹」襲港,塌樹把車路封了,放草工作才缺席了一天。

牛媽每年最忙碌是11月至4月,因草地枯乾,她擔心牛走入村民的農田「偷食」,會被視為「搗亂」而趕走受傷,故每天有固定送草路線及時間,讓牛乖乖留在濕地,與他人不用太接近,減少矛盾,「如果我不來,牛會在路邊等你的車,一定要掌握時間,每日差不多時間就要出現」。每日買草已花費1,700多元,除了用自己做地產代理收入補貼,也靠熱心人士捐贈物資。她嘆指,盡量希望牛隻自然生活,但當居住環境已變得不自然,適當時也要幫一把。

【相關文章】:鄉村牛逼遷「荒地」 村民不忍送足四年草 漁護署堅稱資源足夠

「牛牛」康復後重返貝澳,牛媽兌現承諾,照顧到牠百年歸老。(李澤彤攝)

心痛「鄰居」被趕絕

在別人眼中,水牛的樣子差別不大,牛媽卻找出分別,並掌握牠們出沒地點。如有哪一隻多日未見,內心不禁納悶,有如慈母見子女遲遲未歸,總擔心是否遇上意外。「梁十八」是她最喜歡的水牛之一,牠有一雙很漂亮的牛角,但被絕育後,後腿發育不良。

住芝麻灣的「牛媽」,常見「梁十八」的身影,似是認識多年的鄰居。牠常到望東灣的樹林覓食,政府突然要在該處興建越野單車徑,把樹都砍了,路面變得凹凸不平,覓食就走到更遠。在超強颱風「天鴿」來襲後,「梁十八」消失4天,終被行山客發現死在深坑。牛媽嘆氣道「淒涼啊」,難過了一段時間,她們的合照一直印在牛媽的卡片上。

對於政府護牛政策,牛媽恨政府把牠們當是「流浪牛」,就什麼都不做,恨政府把大嶼山的牛大部分也閹了,憂終有一天絕種。雖然說話起來中氣十足,牛媽說,不知能照顧這群水牛多久,有人對牛只是三分鐘熱度,有人因工作而未能時常照料,暫未找到如她般「瘋狂」的接班人,只希望牛子牛孫能捱到官員覺醒那天,增撥資源照顧牛隻,交予合適團體管理牛隻居住濕地,她就樂意放手了。

漁護署估計,現時大嶼山水牛數量已超過150頭,黃牛數量則與2018年相若,有150頭。(李澤彤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