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治肝癌新儀器料歸三私院 陸志聰:公院引入須顧人手及預算

撰文:吳美松
出版:更新:

李嘉誠基金會先後向養和醫院、香港大學醫學院及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捐贈各一部超聲波組織碎化技術儀器(Histotripsy),以治療肝癌及作臨床研究。不過,有報道指,兩間醫學院獲贈的儀器,已經或最終轉移到私家醫院。

有意見認為公立醫院應考慮引入新儀器,醫管局前行政總監陸志聰今早(12日)在電台節目中表示,公私院在引入新儀器時有既定程序,公院須考慮人手配套及醫院預算,亦需要一定的病人臨床數據,由於牽涉公帑運用,引入新儀器過程或較長。

李嘉誠基金會11月19日向中文大學醫學院贈送亞洲首台組織碎化技術(Histotripsy)2.0系統。(夏家朗攝)

公院引醫療新儀器 陸志聰:須考慮是否有足夠專業人士掌技術

陸志聰解釋指,李嘉誠基金會贈出的超聲波組織碎化技術儀器,目前正用於臨床研究,並未正式用於治療。而臨床研究在公、私立醫院進行亦可,過去多在公立醫院進行,所以不存在只有私立醫院可以的情況;不論在公立還是私立醫院進行,主要都是希望確保病人安全等。

他續說,公立醫院引入新儀器有既定程序,亦有門檻,即使有關儀器在其他地方通過臨床研究,公立醫院亦不會「照搬」,而是必須經過一些基礎研究,如先在臨床測試中心引入等。此外,陸志聰指公立醫院需要考慮是否有足夠的專業人士,掌握使用新儀器的技術、醫護人手等配套,以及醫院預算等。

醫管局前行政總監陸志聰表示,公立醫院在引入儀器時有既定程序,亦有配套及預算等考慮,審慎處理雖然需時較長,但是比較好的做法。(資料圖片)

公立醫院有既定機制,每年都會訂明有多少預算可以購入新儀器。該超聲波組織碎化技術儀器屬最新技術,而香港本身在治療肝癌、肝腫瘤等方面亦有不俗表現,陸志聰認為在引入儀器前亦需與現有治療方法作比較,並需要有一定病人數量的數據。

他又表示,私立醫院同樣有既定機制去引入新儀器,但可能會有商業考慮,如新儀器對其業務增長是否有幫助。但公立醫院引入新儀器則涉及公帑,因此要較審慎,同時亦要確保病人安全,所以在引入新儀器的速度上會較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