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癌女病人數目10年飆6成 有家族史增2成患癌風險

撰文:張善彤
出版:更新:

「整個人很累,集中力很低,無法上班。留在家中,也好像重感冒。」鄭小姐3年前被癌魔找上門,治療期間亦出現不適。她患上的癌症,正是本港年輕女士第二大常見癌症甲狀腺癌。普遍市民對甲狀腺癌未有深入認識,甚至忽略其嚴重性。過去10年,本港甲狀腺癌新症數目急升近6成,當中女性佔極大多數,情況不容忽視。外科醫生提醒,早期甲狀腺癌沒有病徵,如出現頸部疼痛、咽喉有腫塊等狀況,應盡快求醫。

初期的甲狀腺癌沒有病徵,頸部疼痛、咽喉有腫塊是常見徵狀。(Getty Images)
梁熊顯指,X光從業員、核電廠人員、核災受害者等人,會有較高機會患上甲狀腺癌。(受訪者提供)

醫管局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最新數字顯示,2005年至2014年甲狀腺癌新症由500宗上升至795宗,當中以女性患者佔多數:由407宗急升至648宗,升幅達6成。香港大學醫學院外科學系臨床副教授梁熊顯解釋,「女性佔多數的原因仍是個謎,但估計與女性雌激素有關。另外女性的頸椎較長,出現腫瘤的話會較易察覺。」梁補充,甲狀腺癌的病因多數不明,但若有2位家族成員患甲狀腺癌,個人患甲狀腺癌的風險會增2至3成。他建議,平時照鏡子時多留意頸部,用手摸一摸,檢查是否出現腫塊。

初期的甲狀腺癌沒有徵狀,常見的病徵則包括:

咽喉出現腫塊
聲音變得沙啞
頸部疼痛
吞嚥困難
呼吸困難

周倩明表示低甲問題相當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受訪者提供)

甲狀腺癌治癒率高 新跟進治療減「低甲」機會

有別於其他癌症,甲狀腺癌的生長速度較慢,治癒率較高,第二期的患者10年存活率將近9成。香港甲狀腺學會會長、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周倩明表示,多數患者接受甲狀腺移除手術後,進行口服放射性碘治療,以清除殘留或已擴散的癌細胞與其他甲狀腺組織。治療期間,需停用甲狀腺替代劑4至6個星期,從而出現低甲情況,「患者會疲倦、集中力下降、情緒低落、善忘及怕冷等徵狀。」不過,現時患者可亦可選用「人工促甲素」取代放射性碘治療,患者毋須停用甲狀腺替代劑,整個過程只需五天,大大減低對患者生活之影響。

鄭小姐3年前接受甲狀腺移除手術,往後一生需使用甲狀腺替代劑。(受訪者提供)

現年42歲的鄭小姐,3年前確診甲狀腺癌。手術後,她需接受放射性碘治療,其間需停用甲狀腺替化劑,「低甲」情況持續了2至3星期,「整個人很累,集中力很低,無法上班。即使留在家中,也好像重感冒一樣。另外,豆類、海鮮、海鹽等食物都要戒掉。」一年後,鄭小姐原定需再接受放射性碘治療,但她採用了新一代方法(注射促甲素),因而沒有出現低甲狀況,「不用停藥、不用戒口、不用多日請病假,跟日常沒有分別。」現時,鄭小姐已毋須進行放射性碘治療,但需定期抽血及一生服用甲狀腺替化劑。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