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團體:政府應重新規劃 多層停車場取代爛地場

撰文:香港01記者
出版:更新:
陳劍青認為,曼克頓山及美孚新邨居民有泊車需要,因此寶輪街停車場有存在必要,但認為可改建成多層式停車場,善用土地。

現屆政府經常把「全力覓地建屋」掛在嘴邊,不斷嘗試改劃土地用途發展,甚至收回有人使用的土地,連郊野公園亦成為政府的目標,近年又傾向在蚊型地或斜坡地上插針式建屋。不過,本港有逾800公頃的短租土地未有被妥善規劃,有研究土地的團體指出,政府應重新規劃短租土地政策,除建屋以外,可考慮發展成為多層停車場、社區設施,甚至墟市等,讓土地資源得以有效運用。

全港有約800公頃的短租土地,涉及土地面積,比起整個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再多200公頃,亦足夠興建42個紅磡黃埔花園。這些短租地散落在港九新界各區,分布零碎,地皮的面積及剪裁也未必適合作大型發展。然而,若單計推出公開招標短租予公眾停車場的152公頃土地,其實部分已經過平整或位處平地,可即時發展,加上位處市區黃金地段,發展潛力甚高。

促收回150公頃 露天停車場短租地

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認為,短租土地的數量多寡,反映政府土地政策欠良好規劃,建議收回150公頃露天停車場短租地,作中、長線的發展。他指,除了建屋,部分收回的短租地可建多層停車場大廈。據資料,如旺角或上環區一帶,同地段可能有兩個臨時露天停車場,若將其中一幅改作「高空發展」停車場,既可為區內提供更多泊位,紓緩車位不足問題,另一幅短租地亦可騰出作其他用途。

參考海外放置貨櫃屋

他指收回短租土地後可考慮建社區設施、休憩空間、甚至外國流行的貨櫃屋,用途及發展模式具彈性,一般半個月內可完成搭建,成本不高,又切合零碎閒置土地;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早前亦曾倡議,於臨時非住宅用地推行過渡性房屋,供出租之用。縱然運房局2016年年中已表明計劃不切實可行,因單位有限,但社會人士早已指可引入貨櫃屋試驗計劃,例如社區用途等,比起作停車場甚至丟空,更能善用土地資源。

全面的土地規劃本應以長遠發展為主,短租土地為輔,惟過量且缺乏規劃的短租土地,不單令地區規劃面對更多不確定性,不利持續發展,最終更有可能淪為被非法霸佔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