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中大:僅25%市民有意未來半年打針 倡提供多重誘因

撰文:鄭翠碧
出版:更新:

港府推行新冠疫苗接種計劃逾3個月,卻只有約20%人接種了第一劑疫苗,接種率偏低。
中文大學一項調查更發現,只有25%受訪市民計劃在未來半年打針,而未打針的主因,包括對政府的建議缺乏信心;不論政府如何澄清,仍深信疫苗有可致命副作用等。調查又發現,並無任何單一措施,有助大幅度影響市民接種疫苗意願,即使落實疫苗護照,供市民到外地旅遊,其鼓勵作用仍有限。中大倡政府推行「多重誘因」,鼓勵市民打針。
中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系主任陳基湘直言,擔心若市民接種意願低,最後或只有30%人口打針,難以達致群體免疫。

中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系主任陳基湘直言,擔心若接種意願低,最後或只有30%人口打針,難以達致群體免疫。 (羅君豪攝)

中大醫學院在4月23日至5月8日,向約1,200名市民電話調查。結果發現,大部分人雖認同接種疫苗,是對付新冠肺炎的最有效方法,但當中只有23%受訪者已經打針。而在未打針的人當中,更有近75%受訪者稱,自己不會或不確定會否在未來6個月打針,亦即每4人當中,只有1人將在未來半年打針。

研究指出,受訪市民不打針的主要因素是「聽到接種後死亡和出現嚴重副作用病例」(10分滿分有8.2分),其次是「對政府的建議缺乏信心」(7.7分),第三是「想等待更好的疫苗(7.3分)。

中文大學一項調查更發現,只有25%受訪市民計劃在未來半年打針,有疫苗猶豫的問題。 (羅君豪攝)

七成受訪者不同意派錢「谷針」

研究又發現,沒有任何單一措施,有助大幅度影響市民接種疫苗意願,即使落實疫苗護照供市民到外地旅遊,其鼓勵作用亦不大(10分滿分只有4.4分);其他措施的影響力就更低。研究人員認為,反映政府需推出「多重誘因」。但值得注意的是,70%受訪者不同意政府以現金鼓勵市民接種疫苗,包括交通津貼。

陳基湘認同政府在未證實到疫苗與死亡的因果關係時,不需公布有關個案。 (羅君豪攝)

接種率或僅夠三成

陳基湘表示,調查揭露港人接種意欲低,「將來打針人口可唔可以超過三成,都有啲疑問喺度」,直言或難以達至群體免疫。

陳基湘認為,調查結果反映現時市民最擔心是打針後會死亡。他指,本港早前公布打針後死亡事件時非常透明,但市民會有不同演繹,即使最後證實死亡個案與疫苗無關,市民對疫苗會致死的印象都揮之不去,所以現時「改變策略是適合」。

他同意不需在未證實到疫苗與個案死亡的因果關係時就公布資料,認為當局只需定期公布相關數字便可,亦可考慮將個案詳情告知醫生組織,由醫生向市民解說。

中大醫學院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黃麗儀。 (羅君豪攝)

陳基湘︰私人企業優惠、抽獎 應有一定作用

陳基湘又指出,調查結果顯示,市民不同意政府用公帑去鼓勵打針,若私人企業推出優惠、抽獎等,應可起一定作用。不過他強調,送樓、送禮、疫苗假期等誘因,都需「多管齊下」,才能發揮鼓勵作用。

中大醫學院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黃至生就稱,調查發現醫生的建議對於接種意願有重大影響力,呼籲醫生組織參與更多推廣疫苗的工作,例如私家診所的醫生在日常診症後,可以主動了解病人有無打針和顧慮,而社區中心、非政府組織等亦可舉辦講座,讓市民即場諮詢醫護人員。

黃至生教授就稱,調查發現醫生的建議對於接種意願有重大影響力,呼籲醫生組織參與更多推廣疫苗的工作。(羅君豪攝)

另外,中大的調查指出,有近六成人贊成強制「提供必要社會服務人員」,例如警察、消防員打針,亦有約一半人同意強制外傭打針。

政府正研究,若爆發新一波疫情,未打針的人不能進入某些處所。陳基湘稱,支持已接種疫苗的人士可獲得便利,至於是否應強制特定人士打針,他指可以施加一些條件,例如健身中心會員,如果已接種疫苗便可不戴口罩做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