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版鐵達尼「新華輪」沉沒海底百年首發現殘骸 團體倡政府保育

撰文:陳淑霞
出版:更新:

港版「鐵達尼」長埋深海近世紀,近日終有望「重見天日」。香港海下考古總會經逾年策劃後,上月終在橫瀾島對開海域,成功發現沉沒近百年的本港客船「新華輪」殘骸。探索隊指,深潛於28米深的水底,雖然能見度極差需要「摸黑」前行,但依稀可見船身仍非常完整,將待今年冬季再出發,進行更全面勘探。
探索隊又指,「新華輪」沉船殘骸記錄本港近百年前的海難事件,認為歷史價值及保育意義可比世界聞名的「鐵達尼」,但礙於民間海底考古力量始終有限,期望港府出手協助保育。

▼香港水下考古總會考古拍攝所得的「新華輪」沉船遺骸▼

「新華輪」於1921年出產,由英國格拉斯哥船廠建造,隸屬於香港招商局輪船公司,主要來往上海及香港。不過,航行未幾即遇海難,它於1929年駛往本港時遭遇大風巨浪,最終於橫瀾島北岸觸礁,340名乘客遇難,生還者僅得26人。

「新華輪」至今沉沒已近百年,不過官方一直未見考究,香港海下考古總會近年進行燈塔研究時,意外得悉本港曾有近百年古船沉沒,翻查歷史文獻確認其位置,及計算天氣狀況後,終敲定於上月佛誕當日下潛考古。

香港海下考古總會於上月佛誕當日下潛考古,尋找「新華輪」沉船蹤影。(香港水下考古總會提供)
胡名川指,是次可算是學會重大發現,因「新華輪」是本港近百年來首見深埋海底的沉船。(歐嘉樂攝)

下水前需簽「生死狀」

沉船位置位於橫瀾島西北面、28米深的水底,對照1989年英國海軍地圖,香港水下考古總會重新確認其遺址的「存在」。總會會長兼探索隊隊長胡名川指,雖然能見度極差,在深度18米以下更需「摸黑」前行,但透過強力電筒照射、在1米的能見度下,仍可見船身非常完整。他又指,由於潛行深度所致,時間有限,只能逗留22分鐘,今次只能「點到即止」,期望冬季風平浪靜時,可再出發探索。他又形容,是次可算是學會重大發現,惟探索過程頗為兇險,事前需要求隊員簽署「生死狀」,「未落水無人知下面係點,最擔心就係失散同有人受傷。」

副隊長李德偉則指,勘探時驚險萬分,沉船邊及欄杆非常鋒利,容易割傷,附近又滿佈「鬼網」(即水底廢棄的漁網),非常危險。他與潛伴胡名川共同前進時,可謂步步為營,且沉船位置非珊瑚保護區,海面上不少船隻途經及釣魚,返回時亦有危險,幸探索隊一行十多人分工合作,終成功完成任務。

探索隊一行十多人分工合作,兩人負責深潛、另有專人分別負責定位航向,裝備及後勤等崗位。(香港水下考古總會提供)

本身是潛水好手的胡名川,歷年內周遊多國水域探索沉船。他指,曾往菲律賓訪尋沉船遺跡,甲板內可發現骸骨,該沉船遺址現獲保育為潛水熱點,吸引不少遊客慕名而至。他指,雖然本港偶有海難,但今次發現的「新華輪」,相信是本港自開埠以來,有歷史記載、首架沉沒的大型客輪,極具保育意義,惟一直未獲官方正視,「就好似主教(山配水庫),如果唔係有人講,政府點會理?」

他續指,民間力量有限,且他們全屬業餘性質,進行海底考古時未必如官方般擁龐大資源,期望港府可出手,協助這艘「新華輪」沉船獲妥善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