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前瞻】彭鴻昌守護病人權益17年 一人團隊年接五百求助

撰文:朱韻斐
出版:更新:

十年人事幾番新,病人組織代表彭鴻昌卻一份工打足17年,做醫療政策倡議。他親歷了幾屆政府在「老大難」醫療問題上兜轉,特別是拖了十年的醫療融資問題,現屆政府再將責任推向未知由誰領軍的來屆政府。彭鴻昌期望,新政府撥出500億元成立醫療基金,並增加醫療衞生開支比例至20%,支持公共醫療日後穩健發展。

社協每年接到約400、500宗有關病人權益的查詢,被問團隊有多少人負責查詢和立案,彭鴻昌笑說「一個人」。(李孫彤攝)

鏡頭下的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往往是衣着簡樸、談吐舉止溫文的典型讀書人,卻是為病人權益走到最前的抗爭者,去年在「醫委會改革」草案一役上與醫生業界代表對抗到底的形象深入民心,見證他自2000年加入社協後仍初心不變。

社協年收約500病人查詢 彭鴻昌一腳踢

社協每年接獲約400、500宗有關病人權益的查詢,當中約30、40宗疑涉嚴重醫療事故、專業失德的個案需要獨立跟進。正如公共醫療系統一樣,彭鴻昌的工作亦資源缺乏。由接聽市民查詢、成立個案、約見患者家屬、出信予醫療機構和會面等,也由彭鴻昌「一人團隊」完成。接投訴以外,政策倡議、遊行等工作排得滿滿,工作日程往往是早上8時到電台受訪,然後重返工作崗位,甚至開會至晚上9時10時非鮮有之事。下班回家,其7歲的兒子早已入夢。

在社協踏入第17個年頭,彭鴻昌仍不斷鞭撻公營醫療發展,但他對特首梁振英並非「有彈無讚」,認為他梁推「零雙非」政策、任內投放在醫療衞生的經常開支上升28%等,都扭轉了上屆政府決意將醫療向產業方向發展,轉而擴大對公營醫療投入資源的決心。

醫療衞生撥款易受經濟因素影響 挫穩健發展

可是,梁政府後期,2015/16及16/17年度的醫療衞生開支增長少於1.5%,再次反映醫療撥款輕易受經濟周期影響,2001年醫管局正因撥款緊絀而推出「肥雞餐」裁員,打擊前線士氣惡果持續至今。

長遠由政府公帑支付大部份社會醫療開支,日後將面臨「爆煲」壓力,但梁振英政府至今未提出長遠可行的方案。(資料圖片)

倡設500億醫療基金

為病人爭取權益多年,彭鴻昌的願景簡單,就是來屆政府肯承擔多一點,將醫療衞生佔公共開支的比例,由17%增至20%,支持人口老化下的醫療發展。政府庫房水浸,他認為在近9000億元的儲備,重新撥出500億元作醫療基金,其利息收益每年額外提供10至20億元款項,有助公營醫療穩健發展。

本港公營醫療千瘡百孔,人手不足,長期病患者直接受害。強直性脊椎炎患者李國光患病24年,因這個病3度輪候公立專科門診,足足花了超過3年。他1993發病後痛症加劇,2000年在公立醫院骨科門診輪候10個月才確診,但當時部份關節已黏在一起,腰背無法挺直。他回憶,每次覆診,診所總是人滿之患,由登記、等候看醫生、取藥,每每花上3小時,但診症時間只有5分鐘,說「每次醫生問痛唔痛,我話痛,佢再叫我彎腰睇下就叫我去取藥,睇完好似冇睇過咁,醫生唔會有時間去解釋,睇完都唔知個病係咩。」

強直性脊椎炎患者李國光的脊椎部份關節已黏在一起,無法挺直身子;李國光頭頸向左右轉動的幅度亦很有限。(梁鵬威攝〕
每次醫生問痛唔痛,我話痛,佢再叫我彎腰睇下就叫我去取藥,睇完好似冇睇過咁
李國光
李國光期望,政府能放寬撒瑪利亞基金的資產審查門檻,並增加對罕見病的教育宣傳,讓病友知道要看甚麼專科和治療,不像自己一樣延遲醫治而令病情加劇。(梁鵬威攝)

李國光其後轉到私家醫生求診,接受生物製劑治療,疼症大幅改善,但藥費每月索價1萬元,2年花達24萬元在針藥上。後來又回到公院。

等待的時光並不易過,但李國光等待公立門診,動輒13、14個月卻早成「習慣」。他慶幸自己仍有工作能力,能夠支付部份昂貴針藥,但他眼見其他更嚴重、失去工作能力的病友,因家庭入息超出撒瑪利亞基金限額,只能心裡焦急,捱痛和任由病情惡化。李國光期望,政府能放寬撒瑪利亞基金的資產審查門檻,並增加教育宣傳,讓病友知道要看甚麼專科和治療,不像自己一樣延遲醫治而令病情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