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四|紙紮老闆述燒衣演變 執法從嚴文化式微 毋須再撒硬幣

撰文:鄧穎琳
出版:更新:

七月十四盂蘭節,相傳是鬼門關大開之日,坊間流傳不少禁忌,華人會「燒街衣」,讓無依孤魂野鬼有衣物禦寒及有食物裹腹,不會去害人;而布施者可為家庭積功德,有等同做慈善的說法。
中華紙業商會理事長、紙紮店老字號「俊城行」老闆杜千送說,社會推崇環保,年輕一輩生活節奏快,百無禁忌,政府近年嚴謹執法,街上難以燒衣,燒衣文化開始式微。他指出,除了老一輩遵循傳統在盂蘭節「做善事」,部份兒時有參與「燒衣」的年輕人,亦會象徵性購買套裝。他笑言,疫下有年輕人關心需否燒口罩或疫苗,直言亡魂「落到去都免疫啦」,毋須多此一舉。

中華紙業商會理事長、紙紮店老字號「俊城行」老闆杜千送。 (資料圖片)

中華紙業商會理事長、紙紮店老字號「俊城行」老闆杜千送說,50至60年代華人著重「燒街衣」文化,廣州人及潮州人會分兩批在農曆七月上旬及下旬燒衣,連日子亦要事先「擇好」。善信多在農曆七月前已會親臨紙紮店選購溪錢、往生錢、七色紙等。

但他指,自90年代起,社會推崇環保,年輕一輩生活節奏快,百無禁忌,看重時間成本,政府近年收緊對「燒衣」的執法,致燒衣文化開始式微。他指出,除了老一輩遵循傳統在盂蘭節「做善事」,部份兒時有參與「燒衣」的年輕人,亦會象徵性燒衣。

以往提早親選祭品 時興採購燒衣套裝

考慮到市場需要,他在數年前起推出「燒衣套裝」,每份叫價數十元,因省時方便,整個燒衣程序約十多分鐘便完成,深受街坊歡迎;部份老客戶或大家族客人因家居環境不便燒衣,會付費購買數份,由店舖協助報上善信一家的資料「代燒」,一盡心意。

往年都有人買之後叫我哋代燒,代燒嘅多數一家買幾份,自己燒就買一兩份,因為燒都係十零分鐘,最緊要都係做善事嘅心意,希望心安理得,保一家人出入平安、遠離是非意外!
中華紙業商會理事長、紙紮店「俊城行」老闆杜千送
七月十四盂蘭節,相傳是鬼門關大門之日,坊間流傳不少禁忌,部份人會「燒街衣」讓無依孤魂野鬼有衣物禦寒及有食物裹腹,不會去害人。(資料圖片)

毋須燒口罩或「疫苗」

新冠肺炎捲席全球,杜千送透露,近日有年輕人購買燒街衣套裝時,查詢需否添口罩或紙紮「新冠疫苗」,惟他認為「落到去都免疫啦」,故購買傳統祭品「燒街衣」即可,毋須多此一舉。

撒硬幣做法近絕跡

以往不少人在街上燒衣化寶後,會撒硬幣在路上,避免靈體尾隨。杜千送說,多數港人已百無禁忌,加上燒衣套裝中會包含金銀錢,有類似「買路錢」的作用,故做法自千禧年代開始已甚少見。

身為中華紙業商會理事長的他說,不少商戶希望維持「燒街衣」文化,只是政府執法嚴,憂被檢控而難以執行,呼籲政府酌情在主要街道的頭尾放鐵桶,供市民在盂蘭節時使用。

不少港人會在七月十四盂蘭節燒街衣。(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