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形外科醫生鍾漢平:醫人亦要醫心 手術非變靚工具著重實際需要

撰文:黎倩婷
出版:更新:

整容往往被大眾視為「變靚」的工具,但其實整形外科醫生日常工作也是肩負救死扶傷的重任,由救治生命垂危的嚴重燒傷病人,到治療外貌有異於常人的患者。行醫33年的外科顧問醫生鍾漢平形容「醫人亦要醫心」,在整形外科行醫期間,見盡不少因外觀失去自信或被父母當作「不正常」的病人,所以他會嘗試花時間安慰病人的心靈,亦曾勸導父母要多支持孩子,不應給予太大壓力。

鍾漢平成為今屆醫管局傑出員工之一。(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鍾漢平是今屆醫管局傑出員工之一,他曾擔任東華醫院副醫院行政總監及外科顧問醫生,從1989年受邀加入東華醫院主力推行「日間手術」,加入東華後發現很多病人受褥瘡困擾,立即用捐款購入減壓床墊減輕病人負擔。

醫人亦要醫心 花多半小時助燒傷患者走出陰霾

現時為東華醫院外科顧問醫生的鍾漢平,在醫院內主要負責整形外科手術及治療,作為整形外科醫生除了為病人做手術外,亦要小心術後護理,包括不能忽略照顧病人的情緒,要避免出現併發症。他稱,曾經有位面部被火災嚴重燒傷的30歲女病人,即使經過手術後身體漸入佳境,但有天覆診時仍然「眼濕濕」,後來得知,原來病人因燒傷而失去工作及遭丈夫拋棄。

「醫生並非社工,只能從醫學角度上幫助到病人。」惟鍾漢平相信,醫生只要願意花多半小時聆聽病人的想法,或能令他們克服心理創傷,「聽佢哋講,俾佢哋發泄出嚟」,嘗試開解及令他們明暸自己的重要性。

鍾漢平表示整形外科手術並非「變靚工具」,會視乎病人實際需要而進行。

手術非變靚工具醫生首要考慮實際需要

鍾漢平表示,病人想要進行手術的原因與醫生著重的「實際需要」不同,有些病人視整形外科手術為「變靚工具」,曾遇過一位女士因胸部過大經常被取笑,所以想要進行乳房收細手術,這位病人想進行手術是想除去心理障礙,但他決定要進行手術,是因為留意到女病人胸部過重,易引發各種頸椎病。

曾有家長帶患有小耳症的小朋友來求醫要求做手術,但鍾漢平認為耳朵偏小對小朋友生活並無影響,但家長則標籤小朋友為「不正常」。他指,作為父母不應太過緊張小朋友,會對他們造成不必要的壓力,亦建議大眾非必要的手術便不要做,因為整形就像「繡花」,手術後的復原視乎個人的皮膚狀態,病人術前要有一定心理準備。

鍾漢平購入減壓床墊助改善病人的褥瘡不適。

購入減壓床墊改善病人褥瘡不適

回顧過去,鍾漢平剛剛受邀加入東華醫院推行「日間手術」,為東華醫院發展成為港島西區中最主要的日間手術中心奠定基礎,將原本要在醫院內休息三天的手術縮至一天,有效騰出更多病床。

鍾漢平記得以往在巡房時發現很多長者病人受盡褥瘡困擾,褥瘡成因為部份病患者因長期臥床、或坐在輪椅而變成一個開放性的傷口,平均百幾個病人中便有20人有褥瘡問題,但當年醫院資源有限,他便以捐款為病人購入減壓床墊,減低高危人士患褥瘡的機會。在2004年起,他又為醫院各部門的醫生、護理員及護士提供傷口護理課程,加強預防及治理褥瘡知識,令到病人患上褥瘡的比例降低,患者由20多人降至2至3人。

在東華工作期間,鍾漢平逐步增添各種新儀器,他明白不同部門都想向醫管局爭取更多資源,但「得十個煲蓋,但有二十個煲」,只能盡力為整形外科爭取。最近移民潮令本地醫生大量流失,他稱,打算在來年1月退休,相信整形外科會「長江後浪推前浪」,不擔心醫院會面臨青黃不接的階段,只要給予足夠機會便不用擔心留不住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