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北部都會區發展需時20年 議員促加建過渡屋紓房屋問題

撰文:林穎嫺
出版:更新:

新一份《施政報告》今(6日)揭盅,房屋、土地議題成為重中之重,惟大部分政策均屬長遠「願景」,但未有提到短期措施。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表示,當局未有明確時間表說明何時才能達成公屋「3年上樓」的目標,令基層市民失望,促請政府廣泛聆聽社會意見,推出短期措施補充房屋供應不足的問題。
至於新界北發展策略方面,他則表示政府的建議與其倡議同出一轍,形容能勾畫出未來藍圖,但預料需時至少廿載才能看到雛形,難以緩解現時的房屋難題,促請當局改革、縮減城規程序,將發展時間縮短一半至10年。

▼特首林鄭月娥施政報告2021懶人包▼

+3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表示,很滿意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到他過往一直致力推動新界北發展,以口岸經濟帶動該區發展,「新界北都會區」正正與他近月「以新界北建設香港新中心」的倡議同出一轍。他強調新界北有最多土地和發展潛力,解決房屋問題,為經濟轉型鋪路。

他續指,要加快步伐發展土地,必須要有新方法、新思維,而施政報告亦有提及研究發展綠化地帶和濕地,以及降低新界祖堂地的出售門檻等,認為今份施政報告勾畫出未來的方向。

至於措施是否能有效解決本港水深火熱的住屋難題,他表示,當局已畫出「藍圖」,相信長遠而言,在新界北能找到安居樂業的地方,但何時才能改善,則要視乎當局的時間表,他舉例指元朗洪水橋新發展區預料需到2038/39年才能完工,估計以港府現時的審批程序等,「冇20年都見唔到呢個藍圖」,難以緩解現時的房屋難題,促請政府革新現有機制,縮短城規程序,才有望令落成時間縮短一半。

劉國勳又建議當局,參考以往發展新市鎮的做法,設立專責小組或新界北辦事處,在環保處、土木工程拓展處、屋宇處等抽調人手,拍板決定和推行新界北的建設,避免過往在多個部門商議的繁複程序,以配合新的發展速度。

▼河套區▼

+4

對於外界批評今份施政報告僅提出願景,欠缺短期措施,劉國勳認為,政府應增加古洞北和洪水橋等新發展區的地積比,而在「基建先行」大前題下,應在基建設施落成前,可先在該區興建過渡性房屋,讓劏房戶能入住,待有關工程完成後,再將有關過渡性房屋轉變為永久房屋。

公屋聯會表示,透過政府提出的多項覓地建屋措施,相信未來可供建屋的土地來源會「相當充實」,但關鍵在於三個方面,包括「能否落實?如何落實?何時落實?」該會指出,在加強覓地建屋的措施下,政府應對於何時恢復「三年上樓」的承諾有一個清晰的路線圖,舉例指首任特首董建華於1998年發表《香港長遠房屋策略白皮書》,定下三個具體房屋指標承諾,其中提出於2005年年底前,將輪候租住公屋的平均時間縮短至三年,即在七年期內完成目標,期望特區政府能夠承傳這份決心及承擔,再次許下恢復「三年上樓」的承諾,為基層市民帶來更好的消息。

▼香園圍▼

香港測量師學會亦表示,樂見政府對建築、房屋及土地政策發展的關注,包括將「標準金額」補地價機制延伸至新界土地、釋放綠化地帶、降低新界祖堂地出售門檻等。學會希望當局在長遠政策外,加推措施改善市民的生活環境,包括訂立最小樓宇面積標準、為劏房設立臨時設計及轉換要求,以及應成立專責部門,長遠地推動和監管老舊樓宇的管理、維修及保養等,為舊樓居民改善建築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