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貨船沉沒 貨櫃膠粒散落大澳 漁業界憂「膠魚」令生意受損

撰文:歐陽德浩
出版:更新:

港府昨日(11日)公布,於11月8日接觸深圳市政府通知,一艘內河船在珠江口近岸海域沉沒,部分船上裝載的貨櫃墮海漂流。海事處其後在機場以西水域,發現3個貨櫃擱淺,其中一個於大澳近寶珠潭海岸發現的貨櫃,有少量膠粒散落。
環保團體綠惜地球相信,事故帶來的後續影響,需以年計解決。團體建議政府部門,加強到西部海域的海域及岸灘巡查及清理,並定期公布巡查數字及情況,指民間的力量有限。香港漁業聯盟則憂慮,市民劏魚後發現膠粒,將影響業界銷情,並認為魚類養殖戶相比漁民更受影響。

港府昨日表示,海事處收到消息後,已加強海上巡邏,並隨即通知相關部門跟進事件,展開打撈工作。而該批墮海漂流的貨櫃載有羊毛、植物纖維、食物及塑料等物品。其實2012年颱風襲港,曾有貨船有7個貨櫃墮海,當中6個裝滿聚丙烯膠粒。部分貨櫃遭海浪擊毀,導致膠粒進入海洋,並隨水流散佈於本港南部海域及岸灘。

綠惜地球︰事故帶來的後續影響需以年計解決

綠惜地球高級項目主任劉兆朗指,是次塑膠污染事故,與上次貨櫃墮海的位置及物品不同,難以評估事故的嚴重性。但他指,膠料會在海上分解成膠粒,除了影響海洋生態環境外,颱風襲港期間將被沖上海岸,相信事故帶來的後續影響,需以年計解決。

民間力量有限 促政府加強巡查及清理

不過劉認為,海事處及環保署得知水流走向,促請政府盡快公布受影響的範圍,並定期公布巡查數字及情況。綠惜地球亦將派人視察情況,如有需要將組織清理活動。但他建議政府部門,除了到市民通知的地點外,亦需加強到西部海域的海域及岸灘巡查及清理,包括分流、沙洲、龍鼓洲等地。他解釋,民間力量有限,市民僅於周末有空,「唔好單靠市民去清理。」

魚類養殖戶比漁民更受影響

香港漁業聯盟總務姜紹輝表示,魚在海裡四處游動吃掉膠粒,憂市民劏魚後發現肚內的膠粒,令業界的銷路受損。但他指,魚類養殖戶相比漁民更受影響,由於養殖場的位置固定,魚將以為海上飄浮的膠粒為飼料而吞下。

而大澳環境及發展關注協會成員黃惠瓊則表示,由於近年機場三跑、港珠澳大橋等工程,中華白海豚最近已消聲匿跡。她亦指,由於生存環境惡劣,海魚體積細小,相信難以吞下膠粒。「依家季節唔會好多魚,啲魚都好細條,大條先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