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3哀歌】晚晚做思考題 臨床心理學家:10個學童6個功課壓力大

撰文:胡家欣
出版:更新:

幼稚園K3生應付「TSA」程度功課,苦不堪言。臨床心理學家鄒凱詩表示,過去接獲的求診個案中,每10個幼稚園及小學生中,就會有5至6個因功課壓力而產生情緒問題,情況十分普遍。
鄒凱詩表示,試過有K3生天天要應付抄寫及思考推理題功課,學習能力追趕不上學校程度,經常會哭鬧、發惡夢甚至打人。她建議家長可按學童學習能力選校;做功課時亦宜多給予鼓勵,訂立做功課時間表,以及按「先難後易」的次序完成功課,讓子女有充足精神解決功課難題。

臨床心理學家鄒凱詩表示,過去接獲的求診個案中,每10個幼稚園及小學生中,就會有5至6個因功課壓力而產生情緒問題,情況十分普遍。(資料圖片)
臨床心理學家鄒凱詩表示,家長要以保護子女安全為大前提,鼓勵他們說出情況。(資料圖片)

臨床心理學家鄒凱詩表示,過去接獲不少幼稚園及小學生個案,因功課壓力大而求診。她表示,原因不一,功課程度及數量固然會影響小朋友學習情緒,但亦留意到部份學童因追趕不上學校學習進度,做功課時承受不少壓力。而教育心理學家鄧澔明表示,過往有一半的接觸個案,是小朋友本身有學習障礙而導致學習壓力。

K3學生日做抄寫功課抽象思考題

鄒凱詩舉例,試過有K3生就讀一間程度較高的幼稚園,教學內容跳高一個年級,令小朋友難以應付;加上天天都要做抄寫功課及「抽象少少」的思考推理題,「連大人都要諗一諗的題目」,令小人兒每晚做功課至9時,更不時因而哭鬧、發惡夢及打人,直至家長為小朋友報讀學習環境較輕鬆的小學,情況才有改善。

另外,鄒凱詩指,如果家長對功課進度要求太高,亦可能為小朋友帶來壓力,引起反效果。她表示遇過有小三生,其學校安排周五有13份家課,本可平均分配周六、日完成,惟家長考慮到周六有節目,便要求小朋友要在周五晚一次過完成,令對方疲憊不堪,「寧願發脾氣,都唔願做功課,起碼都係唞緊」,即使做功課時,亦會經常去廁所及發夢,要父母「鬧一句,才做一句,但寫字仲要好醜樣」。

心理學家:家長可為子女設時間表 「先難後易」做功課

處理功課問題令家長與學生關係僵持不下,鄒凱詩建議支援子女做功課時,不宜太過催迫,應適當給予休息時間。她表示,幼稚園生專注力一般只有15至20分鐘;而小學生只有25分鐘至半小時,家長可於小朋友做功課時,每隔一段時間安排5至10分鐘休息「充電」;支援過程中,家長亦可多給予子女鼓勵,忌負面的言詞。

教育心理學家鄧澔明表示,初小學生缺乏時間管理的概念及自控能力較低,建議家長可為子女訂立合理的時間表,為他們設立目標,按步就班完成功課。鄒凱詩亦建議,家長可按家課程度,為子女採取「先難後易」或「中間較難」的次序,令他們於精神充足的情況下,解決較艱深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