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頭角荔枝窩農地復耕 城市人遠離繁囂入村開荒︰人生有好多選擇

撰文:梁思行
出版:更新:

三百多年前,由曾、黃兩姓客家人於沙頭角北部的建立了荔枝窩、梅子林和蛤塘三條傳統風水村落。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大批新界客家人離鄉別井移居英國,荔枝窩村開始沒落,村落漸人丁稀少。
自2013年起,政府設立鄉交保育辦公室,保育鄉郊文化。一批有心人回到荔枝窩村復耕,既有移居海外的原居民返回村内,亦有被荔枝窩獨特風貌吸引的城市人走入鄉村居住。
香港大學與滙豐在荔枝窩推展「永續鄉郊活化」項目,以藝術、傳統客家手藝及農地復耕重新復興村内生活。近日這個項目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授予「可持續發展特別貢獻獎」殊榮。

+15

「我以前都係城市人,做左廿幾年Insurance(保險),放假飲吓咖啡,做吓假日農夫,覺得耕田嗰兩日個能量好好,可以將個Proportion(生活比例)轉移。」現時68歲的Keith,村內人人叫他做「表哥」,是村內少數非原居民。8年前受聘參加活化荔枝窩計劃做「開荒牛」,此後便愛上荔枝窩的恬靜安謐鄉村生活,決定與女朋友長居於此地。

「初頭呢度冇咩Project,樹林好高周圍都係,呢度荒廢咗好耐。一開始好艱苦,又要行山入,又要搞禁區紙。」受聘了一年多左右,Keith感自己需要有更多空間發揮去管理農田,就參加另一計畫以義務性質耕種。「計劃向原居民租咗塊田俾符合條件嘅人,即係我哋一齊去fulfill(履行)一啲保育要求,維護呢度個環境。感覺呢度參與嘅人都係同自己目標相似。」

「保險佬」受村莊生活吸引 與女友入村做復村開荒牛

Keith與女朋友曾在馬屎埔體驗農夫生活,認為感覺不錯,便想改變以往繁忙工作節奏,尋找合適地方過耕種生活。經介紹下,二人接觸到荔枝窩項目,到埗後深深被清幽舒適的村莊生活吸引,「呢度環境真係吸引,真係好靚,空氣新鮮個人好舒服,我地兩個條件都OK,就想租地方長住。」

Keith與女朋友開始實踐村内生活,在Facebook建立專頁叫「自然空間在荔枝窩」,不時更新在荔枝窩的時令耕種成果及自家製作的產品,用自己耕種的食用花製作外形別緻的「花花雪條 」,Keith說「冇諗過花花雪條吸引到啲人嚟打卡... 其實人同自然都係一個組合,呢度係一個空間比人同大自然相處。」

Keith與女朋友開始實踐村内生活,在Facebook建立專頁名為「自然空間在荔枝窩」。(網上截圖)

村莊生活好豐盛好忙

Keith感嘆,村莊生活令他感覺人生有好多選擇,做每一件事都可以很專注,「平時朝早六點起身去廣場做運動,之後整吓嘢食,就落田做嘢,差唔多到十一點幾就食晏,瞓個覺再落田做嘢,傍晚就做家務,唱吓歌煮飯。」他笑說,「咁已經好豐盛好忙,好少睇電視。𠵱家一、兩個禮拜就會去出面補吓貨,拎啲農作物出去俾人。」

他笑言,現時每次出去城市,反而感覺不慣,四周的步伐很快,外界很多事物會令人分心,「我唔覺得呢度同外界斷絕咗,朋友都成日嚟,我只係將個重心放慢落嚟,擺喺呢度。」

位於沙頭角的荔枝窩村原為客家村落。(梁思行攝)

原居民回流新界鄉村 身在海外常惦記荔枝窩

60多歲的客家原居民黃群英,人人稱她群英姐。她表示,五、六十年代荔枝窩村仍然很荒蕪,「呢度連個燈都冇。」15歲才第一次離開村莊,跟隨父親「出城」辦理證件準備到英國,「第一次出城,好開心,我先知香港原來係咁㗎。」15歲離鄉別井跟隨父親到英國,自己打工養自己,在餐館打工,「初初好慘㗎,十幾歲過到去可以做到啲咩?又唔識講英文。」她續說,在英國常常發夢回到荔枝窩村,但走到家門口便夢醒,總感覺「我入唔到門口,返唔到去。」

2014年初,因要回港照顧年逾九旬的父親,便從英國回港。起初她打算暫居於沙頭角,後來知道政府有項目保育鄉村文化,荔枝窩祖屋反正一直留在原地,又見農地開始復耕,便回到荔枝窩,為自己夢中常記掛的地方努力。

三代人的隔閡

群英姐說,即使移居英國五十多年,但從未忘記客家話。她跟父親之間平常用客家話對談,移居英國後結婚生子,與子女對話常中、英夾雜,群英姐說「好無奈,我都想佢哋講多啲中文,但係佢哋喺嗰度大,習慣咗。我啲仔女同我啲孫,就直情全英文講嘢。」

移民後,群英姐有時會一家人返港,回到荔枝窩。她指,返回家中感覺很舒服,但她的子女和孫兒,則無法有同樣感受,「真係好upset(傷心),有時我喺廚房聽佢哋喺廳,用英文傾偈,佢哋講得好快我完全聽唔明。跟住我問佢哋可唔可以講啲中文俾我都參與吓。」女兒跟她說,他們正在談他們才懂的話題,「佢哋西方人性格,管唔到㗎喇,佢哋同自己啲子女相處方式,都唔同我同我啊爸咁。」

她續說,幾年前在英國退休後,便索性返回荔枝窩長住,透過復耕計劃大家開始組織,用不同方式復興村莊生活。她與其他三名村民合作種植咖啡豆,在村內生活充實,感覺每天都很多「細藝」做。

荔枝窩獲「可持續發展特別貢獻獎」殊榮

香港大學與滙豐在荔枝窩推展「永續鄉郊活化」項目,以藝術、傳統客家手藝及農地復耕重新復興村内生活。近日這個項目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授予的「可持續發展特別貢獻獎」殊榮。

荔枝窩村長曾偉業(左)、與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總監林維峯(中)展示「可持續發展特別貢獻獎」。(梁思行攝)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