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推「健康一體化」倡人類動物共存共生 助源頭減傳染病風險

撰文:01醫務所 源栢樑
出版:更新:

新冠疫情至今持續近2年,仍然影響著全球人類健康,甚至變種病毒或逐漸入侵各國社區。過去不少傳染病大流行,疾病傳播源頭均與動物或環境有密切關係。為了更有效保護人類免再次受嚴重疾病爆發的影響,近年各地不少學者提倡以「健康一體化」作方向,研究疾病與人類、動物及環境之間關係,減低各物種為對方帶來的影響及威脅,以促進三者共存共生,長遠達至可持續發展。
撰文:資深工程師及上任工程師學會會長源栢樑

筆者在2003年沙士一疫後,於城大攻讀博士學位,加強醫院病房隔離工程通風知識而幸能在今次疫情多出一分力,近年因緣際會接觸及參與城大校友組織「城賢匯」,透過它知悉校內一個不為太多人了解卻又非常重要及具前瞻性的研究概念:「健康一體化」。筆者早前有幸與城大周德豐講座教授(健康一體化)兼健康一體化及政策應用研究中心主任Dirk Pfeiffer教授會面,過去專注工程、出身於理工和港大工學院及中大工商學院的筆者,對這陌生的傳染疾病研究甚感興趣。

政府今時今日忙於抗疫這頭等大事,以高規格的「外防輸入」措施作預防和應變,包括檢疫和隔離措施、興建感染控制中心等,並調節社交距離措施等,抗疫工作固然重要,而病毒相關研究亦不可缺少。

如屬本港首間大學引入「健康一體化」概念的城大,其團隊便針對傳染病源頭等進行研究,早於2017年疫情爆發前時已開始將抗生素耐藥性、人畜共患病及社會文化如何影響人對疾病的反應等納入研究,冀有助應對各種公共衛生的挑戰。城大團隊亦為本地豬、家禽和養魚場提供獸醫臨床及監督為養殖動物購買藥物等服務,加強農場生物安全。

除與動物相關的研究,該團隊亦曾進行與濕貨市場有關的傳染病風險研究,包括了解市民為何喜愛光顧濕貨市場,是基於傳統文化認知或是鮮肉口感更好等,研究認為若市場不能保持清潔,便會成為病原體繁殖的溫床,威脅人類和動物健康;研究亦認為人們肉類食用需求增加,對地球整體並無益處,預計將來可能有更多人畜共患疾病的情況,環境受重大破壞的風險亦會因而增加。見到關鍵所在的驅動因素就是人類自己的行為。

在城大賽馬會動物醫學及生命科學院,學科不單只涵蓋早已廣為人知的獸醫學,或正名為「臨床動物醫學」,還有「生物醫學」、「神經科醫學」、「傳染病及公共衛生」等4大學系。針對今次疫情,生物醫學系研究人員開發出全新的數據模型,是首個透過觀察疫情中實際延遲確診 (又被稱為堵截延誤)的數據系統性預測研究,能更準確量化「限聚令」等防疫措施的成效。

分析顯示就算限聚令進一步收緊,如多次收緊限聚令人數限制等,都不足以阻止疫情以倍數增長,反而提升高「風險群組」追蹤與檢測效率,結合早期社交距離限制,更能有效大減病毒傳播機會,研究結果並已獲《刺針—區域健康》期刊接受;而事實上政府早前已要求有高暴露風險的人士進行檢測和注射疫苗,尤其在機場工作的高風險一族更要加密檢測次數。

回想今次疫情和十多年前的沙士一疫,傳播病源頭均與環境及動物有關連,故這種與動物和環境相關的一體化跨學科疾病研究,也許對未來再有大型傳染病的來臨,起了及早警示或防範作用。若人類能找到更好的方法與動物共存,或許亦可減少大型傳染病肆虐世界各地的情況再次發生。

《01醫務所》與資深工程師源栢樑合作,逢周一推出專欄「源途有你」,分享工程與醫療的大小事。

源栢樑一直以推動工程界專業發展為己任,亦剛剛卸任工程師學會會長一職。數十年專業路途,著實值得回憶,亦深信後來者或可從中領會工程專業要點所在。源途有你,就讓大家一起體會。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