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病人服藥或仍血壓起伏不定 醫生提醒每日兩次量血壓

撰文:蔡翠嫻
出版:更新:

高血壓是香港常見的「隱形殺手」,可增加罹患中風及心臟相關疾病的風險,患者多以藥物控制血壓。中文大學學者利用大數據,分析高血壓病人的用藥情況,發現倘若病人未能妥善控制血壓,令血壓起伏變化大,而同時採取較進取的藥物治療,不但對治療成效無幫助,更可能增加嚴重副作用的風險,提醒病人定期量度血壓,有需要應諮詢醫生意見。

長者宜定期監察個人健康情況,若有變化可向醫生諮詢意見。(資料圖片)

中文大學何鴻燊海量數據決策分析研究中心、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去年11月利用大數據分析方法,分析8,092名50 歲或以上高血壓人士的血壓變化情況,當中有4044人採用傳統型藥物,將血壓的上壓控制到140mmHg;而4048人則採取較進取的用藥方案,加重藥量,希望將上壓控制到120mmHg。

結果發現,整體上1,118人血壓起伏較大,佔13%。其中,希望把血壓控制到120mmHg的病人,出現嚴重副作用的風險,較使用傳統型藥物的人高出26%,副作用包括頭痛、腳腫及咳嗽等。

 

黃仰山勸籲病人不要自行加重藥量。(蔡翠嫻攝)

病人勿自行加藥量

中大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黃仰山表示,現時尚未有劃一的指標去釐定何謂血壓起伏大,但香港高血壓患者大多會把血壓上壓控制在140mmHg左右,如病人發現血壓忽高忽低、甚至升到200mmHg,情況更持續一星期,便需求醫。他又指,除非病人同時患有其他疾病,醫生才會建議加強控制血壓至120mmHg,他提醒病人不要自行加重藥量。

研究同時發現,血壓起伏較少的病人把血壓上壓控制到120mmHg,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較控制在140mmHg的病人減少34%。中大海量數據決策分析研究中心教授蔡錦輝承認,如病人能妥善控制血壓、起伏情況少,香港可考慮改變指引,把血壓控制到120mmHg,惟暫未有相關數據支持。

蔡錦輝建議市民每日量兩次血壓。(蔡翠嫻攝)

蔡錦輝建議,高血壓病人應每日量度血壓兩次,並保存有關記錄,若發現血壓變化較大,應盡早尋求醫生的專業意見。他又指,病人不應單靠藥物控制血壓,也需注意均衡飲食及適量運動。

中大研究發現,高血壓病人若血壓起伏大而同時採用較進取的藥物治療,可能會出現較多副作用。(蔡翠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