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快測|專家料找出一至兩萬宗社區隱形個案 倡恢復病毒追蹤

撰文:黃煦緻
出版:更新:

政府今日(8日)起一連三日推動全民快測,希望找出隱形個案,切斷社區傳播鏈。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估計,因市民開始出現檢測疲勞,估計只有一半人口,大約300多萬人會參與。惟快測受病毒潛伏期、復陽、快測包敏感度等因素影響,料最終找到一至兩萬宗個案。
他認為一次全民快測並不足夠,如能在4月21日開始放寬防疫措施,確診數字回落至三位數時,再進行大規模檢測及恢復病毒追蹤工作,才能有機會在四至六個星期內,徹底斬斷傳播鏈。即使之後的確診數字仍徘徊在三位數,市民亦不必擔心。因為易感染人口減少,傳播力只等於前四波疫情的十六分之一。

▼4月7日 市民補領防疫服務包▼

+12

梁子超表示,一連三日的全民快測成果,或會受病毒潛伏期、「復陽」、快測包敏感度等因素影響而出現偏差,更可能會走漏25%至50%個案。他推斷,如果本港約逾300萬人願意進行快測,出現偏差的個案或佔三分之一,即涉及幾千名市民。而真正中招的個案佔三分之二,即料找到一至兩萬宗個案。

他指,一次檢測僅能作為加速個案發現工具,無法追蹤曾接觸人群,並鎖定即將爆發的群組,故不能完全切斷傳播鏈。他建議在4月21日,即放寬防疫措施後,待個案回落至三位數的階段,再持續進行病毒檢測與雙向追蹤工作。例如當工作場所或表列處所出現個案時,應即時進行追蹤工作,並鎖定傳播群;當污水檢測發現某地區的陽性個案較多的時候,要在該區域進行強制檢測。

加強檢測及追蹤工作,並能夠保持病毒繁殖率低於1,或最好保持在0.8以下,他估計能在四至六個星期內,將傳播鏈徹底斬斷。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指出,建議在4月21日,即放寬防疫措施後,待個案回落至三位數的階段,再持續進行病毒檢測與雙向追蹤工作。(資料圖片 / 林若勤攝)

他稱,社會隨着易感染人口減少,疫情會急速降溫,現時易感染人口約等於前四波疫情的四分之一,出現傳染源的幾率亦為之前的四分之一,有機會受感染人口也是四分之一,而傳播力只等於之前的十六分之一。因此就算放寬防疫措施,社會持續維持三位數的確診數字,市民亦不必太擔心,「幾百宗好似比以前高」,只要檢測及雙向追蹤到位,相信能防止反彈。

▼3月7日 網上快速測試陽性呈報平台啟用▼

他提到,本港病毒傳染「不均匀」,80歲以上人士及10歲以下小童的感染比例,相對其他年齡群組低,但感染後出現重症的風險高,將增加醫療負擔,因此呼籲以上人群盡快打針。即使政府放寬防疫措施,亦不要急於恢復社交活動,應待疫情進一步緩和,才恢復社交。

▼4月7日 彩興苑彩薈閣圍封檢測▼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