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何栢良批政府未出力呼籲溝針:交返個波畀長者揀非負責任

撰文:林穎嫺
出版:更新:

對於有傳媒引述復旦大學研究稱,若中國放棄「清零」將導致160萬人死亡,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今日(12日)表示,有關報道斷章取義,強調該研究的重點是「溝針」和盡早向高危患者派發口服藥,能有助過渡至復常狀態。他又批評,政府未有盡力呼籲60歲以上「溝針」,第三針選擇打復必泰,直言交由長者自行決定的做法不負責任,促請政府和醫護人士做好解說。

▼5.12 荔枝角公園游泳池與部份泳池重開重開▼

+1

有傳媒早前引述上海復旦大學的研究稱,若中國政府放棄「清零」政策,內地疫情將「海嘯式」爆發,或會導致160萬人死亡。

何栢良早上在商台節目《在晴朗的一天出發》表示,該研究是基於數學模型推算,傳媒報道並不全面,更是斷章取義。他解釋,研究以內地三月的疫苗接種數據,及後「躺平」,放棄加入其他防疫措施,任由疫情大爆發,惟此情況並不會發生。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資料圖片 / 盧翊銘攝)

何栢良指,研究主要探討五個主要介入策略,最終目的是分析如何可「軟着陸」平穩過渡至復常狀態,五個方向包括接種加強劑、加強長者接種率、使用口服藥和混合抗體,以及動用封城等嚴厲措施遏止傳播,結果顯示無單一方法可大幅壓低死亡率,而是要用混合策略介入,若五個措施都能有效落實,死亡率可較每年的季節性流感更低。

▼5.19重開599F章表列處所▼

+2

他又指,內地在預約第三針時有傾向性建議民眾「溝針」,選擇內地自行研發的重組蛋白疫苗或腺病毒載體疫苗,復旦大學的研究亦顯示,溝針後對減少死亡和重症十分有效。

他批評港府有宣布「溝針」,惟卻「口惠而實不至」,60歲以上長者選擇「溝針」的比例不高,有長者擔心「溝針」後遺症較大,惟有關說法並不準確,「我哋醫護人員,你純粹將個波交返畀個長者,由得佢自己…自行去到選擇,呢個唔係一個最負責任嘅做法」,他強調應準確地向長者交代溝針的安全性和成效,才能走出疫情的浪潮。

▼5月7日 衞生署公布元朗牡丹金閣尚品火鍋涮涮鍋爆疫▼

被問到疫情「全球大流行」是否已過了高峰期,何栢良表示,現時九成國家已大幅度放寬和入境檢疫措施,估計本月底世界衞生組織將舉行周年大會將會商討疫情是否已進入「後大流行」階段,以及如何應對「後疫苗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