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六通十一城」策略推動大灣區發展
背靠强大的中國國內市場,面向廣闊國際市場,大灣區將成為重要的經濟與商業樞紐。隨着香港、澳門兩大特區,以及廣東省等9個城市持續融合,協同效應所帶來的經濟潛力不容忽視。安永中國主席、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陳凱指出,於兩地合作發展過程中,會計業將繼續擔當關鍵角色,貢獻所長之外,亦能受惠當中龐大機遇。
安永是全球領先的審計、諮詢、稅務、戰略與交易的專業服務機構之一,早於1968年開始提供專業服務,一直扎根香港並見證香港發展超過半個世紀。陳凱表示,安永服務大中華區將踏入第55個年頭,回顧過去多年發展,香港一直都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除了提供高增值服務,為國家改革開放作出貢獻,自身亦穩步發展,成為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
回歸25年以來,香港遇上各種挑戰,但他認為本地既有優勢力保不失,不但長期獲評選為最自由經濟體和最具競爭力地區之一,即使世紀疫情來襲,憑着便利的營商環境、政府援助措施,香港經濟在2022年有望增長2%至3.5%。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與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去年發表《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No.19》,指出香港的市場化、開放度和產權保護三個指數雄踞全國第一。陳凱認為,只要香港市民繼續秉承『獅子山精神』,依然可以渡過難關。由於香港經濟基礎比較成熟,加上「一國兩制」制度,綜合競爭力仍具有絕對優勢。
陳凱續指,香港擁有完善法治、自由市場、資金流通的優勢,也是唯一能夠連接中國內地與全球市場的國際金融中心,只要香港繼續與大灣區城市合作互補,將為中國帶來全新增長動力。
作為早期親身參與改革開放的香港人,陳凱一直積極推動兩地交流,皆因見證中國市場高速發展,深信合作可以帶來共贏。讓陳凱印象深刻的,要數在深圳一個論壇會議上,他提出了簡化跨境基金互認審批流程的一些建議,沒想到很快得到反饋。他認為,大灣區擁有優質的營商環境,而且政府與社會對新發展建議均持開放態度。
正因大灣區發展分秒必爭,彈性規模對當地業務發非常重要,安永大灣區業務發展中心便以「六通」(金融及貨幣通、科技及數據通、醫療通、基建通、人才及創業通、環境、社會及治理通)與「十一城」作為架構,透過其跨地域、跨業務線的靈活及緊密聯繫的大灣區團隊,提供一整套端到端專業服務,實現互聯互通,陳凱亦補充,安永憑藉與內地和國際市場的廣泛聯繫,幫助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
大灣區如要保持高質素增長,他強調人才是關鍵。為了吸引更多年輕人走進大灣區,安永早年已率先舉辦青年人才交流計劃,安排實習生於大灣區的安永成員機構辦公室工作,獲取當地經驗,同時培訓未來人才。
實現碳中和的關鍵角色
除了大灣區發展,香港亦可協助國家實現碳中和。國家推進碳中和、低碳排放、製造業轉型升級,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陳凱表示,香港應努力爭取成為綠色金融領域的亞太區樞紐,為國內企業實現綠色轉型提供更多融資管道,促進中國相關發展。作為成熟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在國內的綠色金融體系建設、產品創新方面,地位舉足輕重。
面對國際局勢多變,《十四五規劃》提出「雙循環」戰略,並且再次肯定香港獨特地位。陳凱強調,香港既要成為國內大循環的「參與者」,亦要擔當國際循環的「促成者」,發揮「超級聯繫人」角色,期望在新一屆政府領導下,香港各階層團結一致,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建立更昌盛繁榮的未來。
(資料由客戶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