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手運送到智能化機械人 運送系統隨科技變遷增醫院服務效率

撰文:01醫務所 源栢樑
出版:更新:

由人手搬運、管道運送,發展至今時今日的電腦控制智能化輸送系統,本港醫院的內部運送系統多年來經歷不少變遷。雖然對一般醫院使用者來說,這些設施毫不起眼,甚至被淹沒在龐大的醫院設施及工程系統中,但它們在醫院內「默默耕耘」多年,對職員和患者均有著無可替代的貢獻;隨著科技日新月異,全自動控制的智能輸送,包括機器人技術系統將會越來越廣泛使用。
撰文:資深工程師及上任工程師學會會長源栢樑

筆者參與醫院工程多年,見證不少設施隨著科技進步而推陳出新,其中一處較為「低調」的設備,可數醫院內部的物流系統。昔日科技未算發達,院內運送多以人手處理,後來因應較運送化驗樣本及藥物等有較急切需要,亦為避免因以人手運送而可能導致的遺失樣本情況,醫院逐步發展出特別的運輸設施作為運送系統,稱為「pneumatic tube system」。

這種運送物品系統早見於19世紀英國的鐵路運輸當局,輾轉至21世紀在醫院內使用。此類以直徑為4吋到6吋及長約10吋到12吋的透明竹筒狀膠囊,運行於四通八達的輸送管道內,可放置體積較細的物件,但運送效率特別高,管道貫穿醫院上上下下多個樓層及房間,透過鼓風機推動或抽吸膠囊使其在運送時可高速地暢通無阻直達各個醫院樓層,而管道轉接操作一般設置在後勤位置,患者不易發覺。

不過,此類管道運送的物件大小有限制,醫院樓底亦需有一定高度,才有足夠空間容許轉彎的管道興建。在一間大型醫院會有多於90多個病房的膠囊收發站,有超過10多個區域管道網絡互相轉接病房收發站,管道總長度可達4,500米,每日會有多至2萬次膠囊運輸流程。

至於運送較大型的物件、被服、衣物或餐飲等,則需依賴機械人作運送。隨著科技發展,運送機械人可接駁至醫院內的升降機系統,一旦機械人需使用升降機送貨至不同樓層,升降機系統會作出配合,接載機械人至所需層數,系統亦會避免機械人與一般乘客同時使用升降機。近年隨著智能化系統廣泛運用,機械人幾乎可由電腦全自動控制,適時自動到充電位置充電。

此類系統已將會在新落成的醫院設置,亦已在港島和九龍一些大型醫院試行,智能化系統除了大大加強運送效率和速度,在新冠疫情下亦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早前在疫情肆虐期間,機械人便代替部分醫護人員將食物或日用物等運送至隔離病房,免卻部分醫護人員每每要穿上全副保護衣物進出「不潔區域」去傳送物品及食物的工作,亦減低醫護人員感染風險,其承重能力亦較人類高,每次可運送更多物品,亦有助解決醫院工作人員長期人手短缺及因大型醫院發展需較長運送路途的問題,一舉多得。

《01醫務所》與資深工程師源栢樑合作,逢周一推出專欄「源途有你」,分享工程與醫療的大小事。

源栢樑一直以推動工程界專業發展為己任,亦剛剛卸任工程師學會會長一職。數十年專業路途,著實值得回憶,亦深信後來者或可從中領會工程專業要點所在。源途有你,就讓大家一起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