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宇裝備相關工程界長期人手短缺 冀新血入行助業界穩定發展

撰文:01醫務所 源栢樑
出版:更新:

由標準嚴格的醫院隔離病房空調通風,到各類大廈供電及供水系統的建造、升降機安裝和保養,以至環保節能系統的設計等,這些看似涉及不同範疇的工程工作,其實均與屋宇裝備工程師這項專業息息相關。從事這個行業多年的筆者,有幸經歷本港屋宇裝備工程界(Building Services Engineering) 的發展,最初從業員多由機械或電機工程出身,到屋宇裝備獨立成科,而社會發展下建築工程需求大增,此專業至今已在工程業界佔甚為重要的一席位。
撰文:資深工程師及上任工程師學會會長源栢樑

屋宇建築相關工程是一項專門又講求分工合作的行業,單是興建一幢大廈,已涉及建築師及各類工程師等不同專業人士。就嘗試以人體作為比喻,建築師一般負責人體的外表和樣貌等,即有如大廈外牆和形態等,並主宰大廈建築風格,亦包括樓層和樓面面積等分佈;至於大廈內部的結構、地基、樑柱和整體承托等,即有如人體的骨骼,主力由結構工程師負責。

至於大廈「核心功能位置」不少區域則由屋宇裝備工程師主理,即有如人體的大腦、心臟、血管及不同器官等。行內人簡稱此類工程範疇為「風、火、水、電」,包括通風和冷氣系統、消防系統、給排水和供電、電梯系統等。這些支撐大廈內部運作的主要系統可滿足使用者所需,因此一幢大廈落成是整個團隊分工合作的成果,各項工程人員均兼顧屋宇內外不同範疇,各項目都不能缺少。

歐洲建築歷史頗為悠久,當中英國屋宇裝備工程界距今已有大約125年歷史,但本港直至1980年代初才有首批6名的政府屋宇裝備實習工程師出現,當年筆者有幸在眾多工科大學畢業生投考者中獲得取錄。而在未有此專門學科前,處理樓宇裝備內部系統的工程師多來自電機工程或機械工程界,而專門處理各類複雜的屋宇裝備工程人員,則需遠赴英國才能考取相關專業資格。

不過,其後本港的理工學院亦設相關高級文憑課程,及後發展成隸屬工學部門的大學本科學科,也獲確立為認可專業工程師的一員。筆者在當上香港工程師學會會長前是學會屋宇裝備分部的主席,現時亦為英國屋宇裝備工程師學會總會副會長。

雖然已離開校園多年,筆者尚記得在唸香港大學之前,就讀理工學院高級文憑時所得到的啟蒙。筆者當年師承專門研究冷氣通風系統的汪善國教授,他來港前曾主理北京國家體育館空調設計工程。筆者昔日暑期時曾充當他的助教,亦有份協助他處理當年仍在設計階段的伊利沙伯體育館通風和冷氣工程,也算得上是他的「入室弟子」。

記得當時科技尚未算發達,要控制大型場館的風速並不容易,因風速不能太大,以防影響場內球類活動,如對空氣流動特別敏感的羽毛球活動,故通風系統要求極高,要確保冷氣充足,當時可謂上了極寶貴一課,其後筆者有機會協助將大型場館改建作社區隔離設施,當年經驗亦大派用場。

隨著社會發展,大眾對住宅樓宇需求熱熾,亦令屋宇裝備工程師需求大增。現時香港工程師學會約過萬名正會員中,已有多達5,000多人付屬於屋宇裝備分部,反映業界需求之大,但行業亦長期出現人手短缺情況。除了私人建造業界,政府內部亦有不少空缺,這些每月動輒7、8萬元起薪的屋宇裝備工程師職位十分需要年輕新血加盟,尤其在各類樓宇落成量持續增加、舊樓維修需求有增無減之時,更渴求更多具解難能力及較強觀察能力的年輕一輩入行,令本港建造業有持續穩健發展,促進香港成為更為宜居的城市,大大增加香港競爭力,結果與目標兼備。

《01醫務所》與資深工程師源栢樑合作,逢周一推出專欄「源途有你」,分享工程與醫療的大小事。

源栢樑一直以推動工程界專業發展為己任,亦剛剛卸任工程師學會會長一職。數十年專業路途,著實值得回憶,亦深信後來者或可從中領會工程專業要點所在。源途有你,就讓大家一起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