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數受訪哮喘患者無隨身帶藥 醫生提醒留意6大哮喘誘因

撰文:李慧妍
出版:更新:

天氣轉變,哮喘病患者易病情反覆。本港有逾33萬人患哮喘,每年平均有70人至90人死於哮喘病發,其中20至30人年齡介乎15至44歲。有調查發現,一半受訪患者不會隨身攜帶急救藥物,當中一成患者是「覺得麻煩」,而普遍患者高估自己病情受控,待病徵出現時才使用藥物。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指,長期哮喘患者未能依時服藥,「氣管會永久性縮窄有痂,用藥也難根治。」

哮喘是世界上常見的慢性病之一,全球至少有3.34億名患者,本港就有逾33萬人患哮喘。(Getty Images)

哮喘為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患者哮喘發作時,支氣管會出現收縮、發炎及腫脹,造成持續或反覆咳嗽及氣喘,由於徵狀與氣管敏感相似,不少本港醫生在診斷時多指為「氣管敏感」。香港哮喘會醫學顧問林冰醫生指,哮喘只需臨床診斷,如半夜長咳、無痰,須用力呼吸,傷風感冒後久咳數月未痊愈,均是明顯病徵。

誘發哮喘6大常見因素
1. 塵蟎、蟑螂的排泄物、寵物或動物的毛髮、花粉、霉菌等
2. 「二手煙」、混濁空氣、殺蟲水或油漆等揮發性有機化合物
3. 氣溫或濕度突變
4. 患上傷風、感冒等病毒性呼吸系統感染
5. 劇烈運動、情緒不穩定,如過度興奮、緊張或發脾氣等
6. 產生敏感反應的食物或藥物,少數人對牛奶及雞蛋過敏,或食物含防腐劑如亞硫酸及人造香料

林太(左一)指,兒子幼時患哮喘,試過感冒期間未依時服藥,引致哮喘發作要住院。(李慧妍攝)

林太的27歲兒子,在約3歲時因經常咳嗽、氣喘及呼吸不順,首次求醫診斷為氣管敏感,但病情嚴重時需經常請假,及後轉介公立醫院才確診為哮喘。她指,兒子中學時曾因感冒未依時服藥,引致哮喘復發,最終要住院數天。她續說,兒子自從中二後,哮喘症狀消失,至今毋須再服藥。林冰表示,患者依時服藥,肺功能恢復正常、哮喘不發作,而每周使用即時紓緩藥物少於2次,代表病情控制好,「長期哮喘未有好好醫治,氣管會永久性縮窄有痂,用藥也難好。」

陳永佳指,患者難正確掌握吸入劑藥物的使用方式,若附加儲霧器,方便患者吸取藥物。(李慧妍攝)

逾半數哮喘患者出現病徵始用預防藥物

哮喘藥物分為即時紓緩及長期預防藥物,前者為急救藥物,迅速擴張支氣管,舒緩氣喘及胸口壓迫情況,有需要時才使用;後者為長遠控制病情,減少呼吸道炎症。香港哮喘會於去年9月至10月期間,向125名本港哮喘患者進行調查,發現64%患者只在出現病徵時才使用吸入式預防藥物,33%是傷風、感冒時才用。多達98%患者知道哮喘或會致命,但有一半患者指不會隨身攜帶急救藥物,當中逾六成認為「沒有需要」,一成表示「覺得麻煩」。香港哮喘會主席陳永佳認為,本港患者用藥依從性低,未有危機感,「一旦哮喘發作無藥急救,後果或會致命。」

留意哮喘病情不受控情況:
1. 因哮喘不能安睡,持續咳嗽或呼吸困難
2. 運動時或日常的體能活動(如上樓梯)觸發哮喘
3. 需要使用支氣管舒張劑的次數增多
4. 使用支氣管舒張劑後情況沒有好轉
5. 「最高流速」讀數下降#
6. 早、晚的「最高流速」讀數相差很大
#即將肺內的空氣大力吹出肺外的最高速度,顯示肺功能及反映哮喘控制的情況
*資料來源:香港哮喘會

香港哮喘會醫學顧問林冰醫生指,哮喘只需臨床診斷,發作時支氣管壁肌肉收縮、發炎及腫脹。(李慧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