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渡性房屋|酒店改裝單位因租期長可「乘大」1.5倍 團體批篤數

撰文:林穎嫺
出版:更新:

上屆政府在2019年宣布推展過渡性房屋,以改善居住環境惡劣的基層家庭家庭生活,並兩度將目標「加碼」至2萬個單位,前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去年5月在網誌公布,目標已「超額」完成。
不過,《香港01》比對過去兩年的政府文件後,發現官方聲稱由酒店或賓館改裝的過渡性房屋總單位數目,雖然列明為816個,惟相關數據並非「實際單位數目」,其中3個項目因租期獲延長一年,資助金額亦會相應增加,故將單位總數「乘大」1.5倍,扣除以此計算方式增加的80伙,距離達到「酒店和賓館作過渡性房屋作為過渡性房屋的先導計劃」的800伙目標,仍相距近一成。
本土研究社成員黃肇鴻表示,當局的計算方式有違一般做法,直指是「篤數」,務求在疫情過後,可以新方式達標「交功課」。他強調有關計算方式並無令更多基層受惠,「對基層市民嚟講係無意義」,亦失去了推行此政策的原意。

【檢閱過渡性房屋系列之二】

+14

系列其他報道:

《香港01》比對過去兩年的立法會特別財務委員會文件,發現在「酒店和賓館作過渡性房屋作為過渡性房屋的先導計劃」中,有3個項目的可提供單位數目與去年的數據有出入,當中路德會營運的「德薈II」和「德薈III」提供的單位數目均較去年提升1.5倍,分別增至68和72伙。

租住期較其他項目多一年 單位數以1.5倍計算

文件未有交代兩個項目單位數目有增長的原因。不過,房屋局渡性房屋專題網站則在備註中列明,上述兩個項目,連同社區組織協會新加入的項目,因租住年期為3年,較一般的2年租住年期長,故會以1.5倍計算所涉及的房間數目,亦即新計算方法下,此3個項目的總數目增加了80伙。

倘若扣除政府以1.5倍計算的單位數,還原為實際供應單位數,由酒店或賓館改裝的單位數,其實只得736個單位,與800個單位的目標相距8%。

社協早前與超過40間賓館合作,推出賓館改建的過渡性房屋項目。(資料圖片/曾鳳婷攝)

此外,由聖雅各福群會營運的「雅居」原訂可提供160個單位,惟房屋局最新的特別財委會文件已將單位數目下調至僅100伙,當中卻只得41伙已投入服務,餘下的59伙仍在與相關處所擬定最終租約,投入服務的時間尚待確定。換言之,與原訂計劃相比,近75%單位「失蹤」。嶺南藥業慈善基金會營運的18間賓館亦有至少6伙,仍未與相關處理簽約。

房屋局回覆查詢時指,酒店和賓館改建計劃下所提供的房間,原訂租用期為2年,而按此基礎下,每個酒店/賓館房間的資助平均額為116,750元,目標是提供800個單位,至去年有更多項目陸續進入成熟階段,社協和路德會營運的三個項目與相關酒店/賓館達成共識,將租用期延長至3年,故其所涉及的資助額需增加,故當局將可提供的單位數量相應增加1.5倍。

其他過渡屋為何不會以1.5倍計算? 房屋局:不可直接比較

被問到為何其他過渡性房屋計劃並無因應租住年期而調整單位數目,房屋局則表示,其他新建或改建的過渡性房屋項目並無兩年的租用期前設,有關撥款亦不是按使用年期考慮和發放,「計算方式和概念完全不同,不可以直接比較。」

本土研究社成員黃肇鴻。(資料圖片/歐嘉樂攝)

黃肇鴻:單位數無多咗 只係唔同時空下嘅單位

本土研究社成員黃肇鴻表示,疫情過後,經濟逐漸復甦,難以再有酒店或賓館願意加入計劃,但當局為求應付政策的關鍵績效指標(KPI),便採取以租用期計算單位數目的做法,直指有關計算方式是「篤數」:「啲單位數目係冇多咗,只係唔同時空底下嘅單位」,批評有關計算方式,「對基層市民嚟講係無意義,只係滿足官僚、自我感覺良好。」

他憂慮當局以兩年租住期為單位計算房屋供應量,或會在兩年期過後「迫遷」,進一步以受惠人數計算KPI,便會出現「南昌220」項目的翻版,再有無法上樓的居民被迫重返劏房。他強調官方玩弄KPI已失去政策原意,無法解決現時本港水深火熱的住屋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