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揭7成長者一年內曾有牙患 近6成人指診金高不看牙醫

撰文:江麗盈
出版:更新:

三名立法會議員公布一項針對基層長者牙科服務需求的調查,發現超過7成人過去12個月內曾出現牙患,以牙痛及牙齒鬆脫最常見。有3成半受訪長者稱牙患問題令他們食欲下降。近6成人指因診金過高而不看牙醫。調查亦發現逾半數人不知道關愛基金設長者牙科服務資助,僅有一成半持「長生津」的長者申請,促政府加強宣傳。

基層巿民對公營牙科服務需求殷切。(資料圖片)

牙痛、牙齒鬆脫最常見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陳穎欣、鄧家彪聯同陳沛良上月聯合發起「關懷基層長者護齒大行動」,組織社區幹事及義工團隊,探訪九龍東和新界西南兩區近900戶長者,並於四月透過問卷調查,了解基層長者牙齒健康狀況和對牙科服務的需求。受訪長者的年齡分布,有42%為75歲以上人士、46%是66至74歲人士。

調查發現,逾7成受訪長者過去12個月曾出現牙患,牙痛及牙齒鬆脫屬最常見牙患。另有3成半的受訪長者稱牙患問題令他們食欲下降,2成半人指牙患影響日常工作及生活,逾2成人則表示因牙患而失眠。

調查也顯示,只有48%受牙患困擾的長者會找牙醫求診,而每次求診費用,最多人選擇要支付1500元。近6成人指因診金過高而不看牙醫。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陳穎欣(左三)、鄧家彪(右二)聯同陳沛良(中)上月聯合發起「關懷基層長者護齒大行動」。(網上直播截圖)

有逾半受訪者不知悉關愛基金長者牙科資助

鄧家彪指出,現時正申領長生津、約60至70萬的長者,其實均可申請關愛基金的長者牙科服務資助,但事實上,申請相關資助的長者僅9萬多人,即只有約一成半左右,另有逾半數受訪長者稱不知道有相關資助。

陳穎欣指,上述數據及調查反映政府宣傳不足,有需要加強。她續指,現時香港牙科方面的醫護人手不足,政府應增加本地培訓名額,並繼續輸入牙科人員來港執業,擴大牙科服務供應。另外,她也建議政府考慮增設流動牙科醫療車,或在18區的康健中心增設牙科檢查服務,同時宜考慮擴大醫療券至其他大灣區城市均可使用,以便為有需要長者提供更多牙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