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油價】高油稅政策失靈 港府應設辣招促競爭

撰文:李耀宗 關卓凌
出版:更新:

香港汽油價格貴絕全球,截至本月10日的國際油價監察數據,以港幣計,本港汽油每公升稅後零售價14.79元,較全球平均八元高出逾85%,若以本港油站所銷售的特級汽油每公升賣15.93元計算,差異更大。到底香港汽油每公升14.79元,是如何計出來?
現時香港政府收取無鉛汽油每公升6.06元的燃油稅,另外根據消費者委員會在2016年所作的研究,約1.25元為油站地價成本,即油價中一半、合共7.31元交政府;扣除無鉛汽油現時每公升約3.56元的進口價,油公司餘下3.97元支付工資、運輸、推廣及設備等營運成本,實際利潤約1.5元。以2016年油公司進口6.7億公升無鉛汽油推算,淨利潤達10億元,五間油公司平均得2億元,但事實不止於此。

根據政府在2005年所做的車用燃油零售市場研究報告,本港油公司的利潤水平,與新加坡及荷蘭阿姆斯特丹油公司都是最高水平。要留意除了中國石油在港要賣競爭對手的成品油外,其餘四間公司埃索(埃克森美孚)、蜆殼、加德士(雪佛龍)及中國石化都是「縱向結合」的零售商,即本身也是油商,已在煉油方面賺了入口香港汽油一筆,而且除無鉛汽油外,油公司銷售航空汽油與煤油、柴油、燃油和石油氣業務更龐大。

新加坡汽油的產品成本、地價、折扣及利潤結構均與香港相近,當地政府在2015年大幅提高燃油稅四成,但仍然較香港燃油稅少41%及49%,故零售價低至相等於11.11港元。如新加坡燃油稅加至香港同一水平,零售價將與香港相若。由此可見,香港油價貴其中一個原因是燃油稅高昂。政府收重稅目的何在?政府採取寓禁於徵的重油稅政策,是為了加重車主經濟負擔,從而控制車輛增長。

但是根據政府統計處資料,已登記私家車數目由1998年的近36萬輛,到今年3月累計增加64%至59萬輛,反映私家車增長不受控,繼而衍生嚴重道路擠塞問題。本港無鉛汽油進口量則由2003年的近4.6億公升大增至2015年的6.85億公升,升幅高達47.8%,去年輕微回落至6.7億公升。這些數據顯示重燃油稅策略已無法控制私家車增長而減少塞車,當局是否應該另覓新政策?

競爭事務委員會於本月4日公布的《香港車用燃油市場研究報告》指出,香港車用燃油市場有多個非常罕見的不尋常特徵,其中包括油公司之間的定價時間和調整幅度非常一致,以及折扣優惠計算機制極不透明等。然而,該會承認今次研究未能證明油公司之間涉及合謀定價等違法反競爭行為,只能定義為「平行定價」,難以察悉油公司之間到底是正在競爭或是協調。

政府透過收重油稅以控制車輛增長的政策失敗之餘,亦令消費者多年來飽受油價高企之苦,無助改善各區交通擠塞問題。眼見其他國家紛以各種方式抑制私家車輛增長速度,港府又是否可從中汲取經驗,不再拘泥於過時的重油稅政策,轉而尋求另類方式控制車輛增長?

(節錄)

想率先閱讀更多前瞻分析,可留意5月15日出版第60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敬請讀者留意。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