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騙視伏器顯示高危 加密幣初哥照投資失60萬 警:勿與騙徒對質

撰文:鄧宇詩
出版:更新:

警方詐騙陷阱搜尋器「防騙視伏器」推出一週年,搜尋次數達160萬次,其中16%即約26萬個搜尋結果與詐騙或網絡安全風險有關。

有加密幣初哥早前在通訊軟件遇到「白撞」短訊,自稱「珊珊」的少女引誘對方投資高回報加密幣,起初的確有回報,但之後被被控洗黑錢,於是在防騙視伏器搜尋相關資料,結果更顯示為紅色高危警示,他其後曾與「珊珊」對質,但卻被多種借口游說繼續入錢,最終損失60萬元。警方臨床心理學家提醒,「遇到任何可疑事情,都唔好同騙徒對質,要立即報警!」

警方推出詐騙陷阱搜尋器「防騙視伏器」一週年,過去一年搜尋次數高達160萬,其中16%的搜尋結果與詐騙或網絡安全風險有關。(鄧宇詩攝)

警方「防騙視伏器」供市民輸入可疑網站、電話、電郵等,即可查閱詐騙風險級別,紅色代表資料與詐騙舉報有關,橙色代表有相近的詐騙舉報資料,黃色代表有需提防,紫色則代表未有紀錄。

搜尋器推出一年搜尋次數高達160萬次,其中16%約26萬個搜尋結果與詐騙或網絡安全風險有關。但有騙案受害人在使用「防騙視伏器」後得知對方屬出紅色高危級別,仍願意投放大量金錢,盼能得到回報。

警方在上年推出詐騙陷阱搜尋器「防騙視伏器」,市民在網站或應用程式中輸入懷疑網站、電話、電郵等,即可查閱對方的詐騙風險級別。(鄧宇詩攝)

「白撞」 短訊自稱知道加密幣高盈利率交易時段

投資騙案受害人林先生指,在今年3月在Signal與「白撞」 短訊,對方自稱「珊珊」,誤認林先生為她的朋友,林先生雖然有作出澄清,但兩人其後開始聊天。「珊珊」自稱在澳門金沙加密貨幣交易所工作,並協助上架法幣交易權。她聲稱,每天評估數據庫,發現每天會有幾分鐘的高盈利率時段,故邀請林先生協助她利用這段時間進行交易,而林先生在過程中實質賺取了35000元。

投資騙案受害人林先生指,在今年3月份在Signal「白撞」 短訊,對方自稱珊珊,對方誤認林先生為她的朋友,但在林先生澄清之後,他們開始聊天。(鄧宇詩攝)

欲提款時系統指賬戶涉嫌洗黑錢要入更多錢

其後,「珊珊」建議與林先生一同開設賬戶,更指只要他們捆綁兩個賬戶並儲值10萬泰達幣就可以獲得3萬泰達幣的獎勵,林先生深信不疑,便不斷投入資金。當林先生希望提款時,卻被要求投入更多資金,又指要充值到一定額度才能「套現」。

林先生其後又被系統指賬戶涉嫌洗黑錢,需要支付保證金,更要求他支付個人所得稅,以上種種要求令林先生開始感到懷疑以及不安。

「珊珊」:電話裝了防洩密軟件不能說太多

林先生因而使用「防騙視伏器」檢查「珊珊」提供的交易平台網址、收款賬戶和 WhatsApp 客服號碼,結果均顯示為與詐騙相關的紅色警示。林先生之後與「珊珊」對質,豈料對方解釋,交易所處於測試階段,外部人士不了解情況,公司高層也有參與相關計劃,而她的電話亦安裝了防洩密軟件,不能太詳細解釋。

林先生亦質疑,「珊珊」的收款帳戶是個人名義帳戶而不是公司帳戶,會否構成洗黑錢,她解釋,用個人名義帳戶可以免去不必要稅收,然而,當時林先生已投資了超過30萬元到相關平台,十分渴望取得回報,因此繼續按照她的指示投資,因此又再投資了27萬元,直至交易平台關閉了,他才確定自己被騙。

臨床心理學家:受害人心裏面唔想相信呢個係騙案

警察臨床心理學家馮浩堅指,騙徒會在騙局初期給予少量實質金錢回報受害人,以增加受害人的信任度,而且,騙徒知道受害人對加密貨幣不熟悉,令受害人對騙徒產生「依靠」,更確信騙徒的意見。

他指,就如林先生,很多受害人亦透過不同平台查找對方,仍願意繼續投放資源,「當我哋已經投放咗好多資源、金錢落去,我哋係好想攞返,所以林生或者其他受害人心裏面,唔想相信呢個係騙案,因為如果呢個係騙案代表之前付出嘅所有嘢都會白廢。」他提醒,遇到任可疑情況不應與對方對質或查詢,而應告知信任人士或聯絡警方。

察臨床心理學家馮浩堅表示,現時部分騙徒會在騙局初期給予少量實質金錢回報受害人,以增加受害人的信任度。(鄧宇詩攝)

警方將會推出守網者WhatsApp 頻道推廣「防騙視伏器」,又會於年底前連接「轉數快」推出可疑警示。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網絡安全組警司陳純青指,過去一年已與電訊商、銀行、HKJunkCall 等15個公私營機構合作,以進一步擴大「防騙視伏器」的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