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狂抑或儲物狂?調查:指超過5成港人強迫收藏物品

撰文:陳自穎
出版:更新:

現今社會消費文化盛行,不少市民可能大量購買非必需品,而把戰利品囤積在家。和富社會企業在今年4至5月進行調查,發現超過一半受訪者有強迫性聚藏行為,亦有接近4成受訪者擁有超過20件T恤。另外,超過1成受訪者有強迫性購物行為。

精神科醫生鍾思源(左一)指,有強迫性聚藏行為的人士,可能是聚藏失調症的準患者。(陳自穎攝)

調查隨機訪問了1,028名18歲或以上市民,並由香港大學護理及健康學部協作分析。結果發現,不少受訪者家中存有大量個人物品,例如有2成半受訪者擁有超過10對鞋;有逾4成擁有超過5個袋和背嚢。調查亦顯示,女性比男性有較高機會出現強迫性聚藏或購物行為。

情況嚴重成因或與遺傳有關

精神科醫生鍾思源指,有強迫性聚藏行為的人士,可能是聚藏失調症的準患者,此為一種精神病,臨床特徵包括棄置物品時有持續困難、居住場所充滿雜物等。鍾又指,嚴重的個案通常的成因是遺傳,另患者亦可因曾遇到創傷性生活事件、性格缺乏自專心、焦慮及抑鬱等等,而患上此病。鐘指歐美國家中,臨床上有顯著聚藏症狀的盛行率約為2%至6%,他估計香港的情況相約。

曾有思覺失調患者 亦有大量儲物習慣
鍾憶述,多年前曾遇到一個思覺失調男患者,家人見他經常在家儲大量報紙及紙皮盒,滿佈其房間,但該患者的儲物習慣只是思覺失調的其中一個病徵,其家人其後帶同他求醫。

鍾指一般治療聚藏失調症,可先進行評估,再就成因與患者進行個人心理輔導,如患者有憂鬱症,可能會被處方抗憂鬱藥。

至於強迫性購物行為則非精神病,可能是憂鬱症、或強逼性神經失調症而引致此行為。鍾指不少有強迫性聚藏或購物行為的人,因組織能力有困難,而容易受社會的消費文化所影響。

「簡‧生活」籌委會主席馬家駉指,是次為機構首次進行關於強迫性聚藏的研究,並可能會於3年後再做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