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磡塌樓】全港1/4舊樓集中地 劏房孩:點解學校咁大屋企咁細

撰文:陳蕾蕾 魯嘉裕
出版:更新:

紅磡一幢樓齡達60年的唐樓,昨(21日)凌晨發生罕見塌樓事件,一樓半個露台下塌露出大洞,兩名熟睡中住客險直墮地面。事件除揭發高齡唐樓失修的隱憂,亦帶出唐樓劏房的密集式居住問題。與事發地址僅一街之隔的一幢5層高唐樓,多個單位同樣被改作劏房,一劏三、甚至一劏七的單位亦為等閒。
有住戶指唐樓單位大多樓齡高及日久失修,對塌石屎、天花漏水已司空見慣,全因租金較普通租盤便宜而「將就」。有一家四口居於月租5000元,卻只有200多呎的劏房單位,住戶施太直言壓力大得喘不過氣,連小朋友亦曾問「點解學校咁大間,屋企咁細?」一家人輪候公屋多年卻無期,唯一願望只希望能盡快獲安排上樓。

紅磡區內的舊樓,不少單位被間成劏房。(魯嘉裕攝)
(魯嘉裕攝)

位於寶其利街的一幢唐樓,一梯兩伙,《香港01》記者晚上走訪,發現多個單位均為劏房,其中一個單位被劏成七份,最細面積只有約數十呎;另一個劏房單位,大門旁放置共享雪櫃及鞋架,離地面約6呎的走廊橫樑上,被提上「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頭!」字句。
 

獨居「無飯」劏房 批盪電器五勞七傷

而於頂樓的一個劏房單位,狹窄走廊每次僅能通過一人,由大門到盡頭,被劏成三房。從事IT行業的陳先生,獨居月租3500元約110呎的單位,甫入門旁邊便是廁所,客廳僅有一張床及沙發,房內並沒有廚房供煮食。陳先生的妻兒均住在內地,每周六日他便回內地的家,直言一個人在港租住大房「無乜意思」,曾住過附近其他劏房,又指單位租金比起其他劏房已算便宜,除唐樓外難以找到價格相近的居所。

陳先生指出劏房牆壁長期有石屎剝落及龜裂痕跡,雨天時冷氣機無法運作,廁所燈已壞掉無法開啟,天花板亦曾有漏水問題,但仍會「將就住先」。他曾向業住反映牆壁剝落問題,但業主告之要裝修便要遷出單位內所有物品,「比佢裝修咁我啲嘢可以擺邊度?」被問及會否擔心近日塌樓事件重演,陳先生直言仍會「住住先」、「呢啲嘢唔諗得咁多啦。」又指除內部結構性問題外,唐樓亦一直有安全隱憂,底層鐵閘及單位大門均沒上鎖,去年劏房曾遭人爆竊,被偷去一部手機。

居於相鄰劏房的施太已來港定居6年,丈夫任職廚師,育有一對分別為12歲和8歲的兒女,一家四口住在一房一廳、廚房連廁所的兩百多呎劏房。客廳靠牆位置放置着的一張碌架床是子女僅有的小空間。施太指其單位內亦有石屎剝落問題,下雨時窗戶便會滲水,需用毛巾堵塞,而對於鄰近唐樓發生塌樓,想到自己的小朋友時亦份外擔憂。她續稱香港居住環境「又細又貴」,一對子女做功課及吃飯均在同一張桌子上,小朋友曾問她「點解學校咁大間,屋企咁細?」

碌架床上擺放着小朋友的玩具,8歲的琳琳平時娛樂就是與哥哥捉圍棋、飛行棋等,被問到對這個家的感覺如何,琳琳笑指「第日會好啲嘅」,希望住所將來可以大一點,施太指暑假會帶女兒回內地數天,琳琳亦說內地地方比較大,多點活動空間,「可以跑嚟跑去」。

+2

等5年未能上樓 新移民母:壓力好大,我就嚟痴線

施太指自己符合申請公屋條件,一家四口雖已輪候公屋5年,但仍未能成功申請上樓。現時5,000元的月租對她而言仍是負擔,因要照顧一對兒女無法工作,丈夫成為家中唯一經濟支柱,但近期丈夫不便工作,直指現時生活非常辛苦,「住喺呢到我壓力好大,我就嚟痴線」。施太認為政府應因應不同家庭狀況安排公屋,希望盡快上樓給兒女多點空間。

紅磡土瓜灣區內有逾千幢樓齡逾五十年的舊樓。(郭倩雯攝)

九龍城區面積約1,000公頃,分為四個分區,包括土瓜灣、龍塘(即九龍城及九龍塘)、紅磡及何文田。根據屋宇署2010年發表的《樓齡達50年或以上樓宇的巡查報告》,擁有最多樓齡達50年或以上私人樓宇的地區為九龍城,達到1,088幢,佔了全港四分之一;就樓宇修葺的需要而言,九龍城亦最為嚴重,當時有320幢樓宇需要緊急維修及有較明顯欠妥之處。然而,有關巡查報告事隔7年,「九龍城市區更新地區諮詢平台」2011年公布的報告曾指出,九龍城樓齡介乎30至49年的樓宇也有1,771幢,加上近年九龍城重建項目不多,換言之現時區內樓齡達50年或以上的私樓數目應遠超1,088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