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報社論】意氣之爭有害無益 有理有節應對疫情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俗稱「武漢肺炎」)疫情持續蔓延,全國確診個案突破一萬宗,足見情況之嚴峻。曾在2003年經歷沙士(SARS)一役的香港更人心惶惶,市民不單沒心情享受農曆新年應有的喜慶氣氛,節後復工後亦提心吊膽。在這種情況下,社會各界深感憂慮和不滿,完全可以理解。但正正因為處於危急關頭,我們更不能受到粗疏的情緒化思維影響,自亂陣腳,而是應該保持理性,以科學專業的態度應對疫情。這既是出於應對醫療危機的正確態度,亦是一個現代大都會的應有之義。

疫情蔓延引發市民恐慌,無可厚非,但另一種現象的出現卻不免令人憂慮。最近,社會上要求政府「全面封關」的呼聲不絕,理據是透過阻止陸港兩地人員流動,從而遏止疫情。「全面封關」是否值得做,可以通過理性討論找出答案,但是,非理性地通過「勇武」抗爭或罷工等手法達到「封關」目的,甚至利用疫情挑動香港和內地之間的矛盾,我們絕不認同,更強烈反對,這只會在社會需要團結互助之際,人為地製造更大紛爭,甚至恐慌。到頭來,整個社會都會蒙受損失。

正如當年應對沙士一樣,應對武漢肺炎的唯一正確態度是保持理性與專業。我們沒必要重蹈近年社會政治衝突的覆轍,又一次把與內地相關的事情政治化。部份人的一時意氣遺害無窮,我們必須站在香港整體和長遠利益的角度看事情,而不是被民粹和政治偏見所挾持。

醫管局員工陣線特別會員大會中,大比數支持下宣布通過罷工議案,下周一(3日)起分階段進行罷工。(梁鵬威攝)

港府處理今次疫情的表現確實不理想,繼續反映其領導力不足的問題—特首林鄭月娥在全城陷入恐慌之際,沒有縮短行程提前從瑞士返港;本身是專業醫護人員的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和衞生署署長陳漢儀,亦因「應在什麼時候戴口罩」這些瑣碎事上連番出醜。更可笑的是,林鄭竟然聲稱懲教署生產的口罩不應推出市場,以免造成競爭,在非常時期思維僵化,依舊「尊重」自由經濟,無視政府肩負領導全社會抗疫的責任。相比之下,澳門新任特首賀一誠卻做得「有板有眼」,包括以配額方式向居民提供口罩,同時要求身處澳門的湖北人離境,或者接受強制隔離。因此澳門雖然也出現不少確診個案,但民心安定。

香港的情況之所以惡劣,一來源於官員無能,二來源於反修例運動摧毀官民互信,以致政府推出什麼舉措都受到先天性式質疑,抗疫工作難以順利展開。最近社會為應否「封關」而鬧得沸沸揚揚,雖然港府在處理這個問題時顯得後知後覺,但無可否認的是,它正在根據減少兩地人員流動的邏輯行事,根據事態的變化,逐步調整「封關」程度,包括關閉西九高鐵站、叫停「自由行」簽注,以及關閉15個口岸當中6個。上述措施實施後,往來兩地的內地人數目大幅減少,效果相當明顯。

食衛局長陳肇始的抗疫表現備受質疑。(資料圖片)

全面封關問題多 草率行事不可取

現時社會爭議的焦點,在於應否「全面封關」。必須指出,這個說法本身就含糊不清,操作上存在不少問題。姑且勿論「全面封關」可能引發恐慌,以及造成糧食供應不足等問題,香港口岸的使用者大多是本地居民,就以1月30日的統計數字為例,內地居民只佔全體入境人數的9.1%。如果「全面封關」是指禁絕所有人出入境香港,那是否要置身處內地的香港居民的出入境自由於不顧,無視這批陸港兩邊走的市民的生活及工作需要?另一方面,假如以內地爆發疫情為由,一刀切阻截內地人,那麼按照同樣邏輯,是否也要拒絕已有不少確診個案的澳門、台灣、新加坡等地居民入境?

這並不是說我們可對疫情掉以輕心——香港已有14宗確診個案,加上患者未必有發熱、咳嗽等徵狀,且病毒潛伏期長達14天,防疫難度迫使政府必須謹慎應對。縱然如此,目前內地染病致死的304個病例當中,有294個在湖北境內發生,而香港已針對這個爆發疫情的源頭地採取局部「封關」。政府當然必須視乎疫情變化及擴散程度調整入境政策,但目前的狀況是否足以為香港實施「全面封關」提供支持?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曾言,香港在過往二十多年爆發禽流感、沙士、豬流感疫情,但從未因此「封關」,為何今次卻有需要?

為防出現社區爆發,政府應該做得更多。當局上周五(1月31日)公布了不少措施,其中進一步延遲中小學復課日期、全球搜購口罩等舉措相信會有正面作用,但在羅湖及深圳灣口岸實施健康申報卻必須加強管理成效,特別是要盡快加入懲罰機制,以防旅客未必如實申報。當然,如果香港的疫情明顯加劇,例如每天新增確診個案超過十宗,而非一兩宗,政府便有必要「加辣」,包括進一步提升「封關」程度。假如疫情進一步惡化,香港甚至可以超越「全面封關」,甚至實施全面停市、宵禁等,就如疫情嚴峻的湖北省黃岡市一樣,禁止居民離家外出。但香港遠未達到如此地步,如果採取過激行為,只會徒增恐慌,毫無實際意義。

初步確診的80歲翁晚上由明愛醫院轉往瑪嘉烈醫院隔離,他曾一度企圖逃走。(余睿菁攝)

政治化須受譴責 抗疫應只談科學

港府有責任維護公共衞生安全,但必須考慮可行性和必要性,更不應坐視有關議題被一些人政治化,違背抗疫理應基於科學、專業的大原則。近年,本地社會經濟困局和政制問題被操作為陸港矛盾,去年的反修例運動更令矛盾加劇,嚴重阻礙兩地交流合作。事實上,就着如何應對肺炎疫情,背後亦隱隱然有一股政治投機的民粹思潮正在滋長,例如最近有政客學者宣稱,由於香港與內地捆綁,無法抵擋「源自中國的天災人禍」,呼籲香港人積極推動「黃色經濟圈」,逐步「去中國化」。

《香港01》早就批評,「黃色經濟圈」是用價值觀來區分人群,只會加劇「黃」、「藍」對立。這些人自知建議荒唐,根本證明不了自己的生活與內地如何脫鈎,卻鼓吹毫無可行性的經濟理論,十分無恥。如果肺炎疫情也被這些人借題發揮,根本解決不了目前的困境,反而令陸港關係雪上加霜,不利香港的長遠利益。

全港口罩、消毒用品非常緊糾,藥房的有關商品亦早早沽清。(資料圖片/歐嘉樂攝)

更令人憂慮的是,這股民粹思潮不再局限於言論層面,更已出現激烈行動——首先是明愛醫院和油麻地九龍佐治五世紀念公園分別有炸彈爆炸和起火,接着,深圳灣口岸垃圾桶亦發現懷疑炸彈,社交媒體Telegram隨後更出現「港共再唔封(關),我哋幫你封」的警告信息。香港已因反修例運動而傷痕纍纍,新一輪暴力不單令社會無法聚焦改革,反而造成更大動盪,最後大家都輸。

如果說迷信極端手法可令政府「跪低」的是少不更事的年輕人,尚且可以理解,那麼醫護人員也進行激烈抗爭,就難免令人搖頭嘆息。一個最近成立的激進醫護工會早前強調「封關救港」、「罷工救港」、「對症下藥」,希望從源頭上堵截內地病人湧入。醫護人員擔心醫療體系「爆煲」,可以理解,但在武漢肺炎和冬季流感的雙重挑戰下,他們肩負救急扶危的重責,不應以病人福祉為籌碼,企圖以罷工方式迫使政府就範,這在道德倫理上是說不通的,更何況,根本沒有證據顯示,有內地人「湧入」。現代醫學講究邏輯、理性,而香港醫護都受過這方面的嚴格訓練,理應是社會上最理性的一群,以偏激手法表達政治訴求,佯作專業,令人不齒。

醫護工會擬於下周發起罷工。(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誠如上文所說,處理疫症的唯一正確態度是保持冷靜、理性,以專業態度克服難關。「全面封關」背後有一股不理性的情緒,而為了達成這個目的而出現的暴力破壞或看似溫和但極不專業的罷工,都是我們無法苟同的。作為現代化國際大都會的香港,具備不少內地城市尚欠缺的醫療專業品質,絕對有能力在社會出現不理性現象時保持專業神與科學態度。不然,香港只會在錯誤的道路上愈走愈遠。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敬請留意2月3日出版的第199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

您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