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報社論】政策討論只為選舉 造成治理停滯不前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近日,現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前任行政長官梁振英、新民黨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三人圍繞香港土地供應政策公開針鋒相對。梁振英在本月中建議發展不超過100公頃位於大欖郊野公園的邊陲土地,用以興建約二至三萬個資助公營房屋單位,並且批評現屆政府叫停了在他任內展開的相關研究。其後林鄭月娥回應傳媒提問時表明不打算改變郊野公園土地原有用途,又稱本屆政府無意採取「揼石仔」的方法「逐塊逐塊土地研究」,而是希望「開拓新的土地」。葉劉淑儀則趁機推銷重置葵青貨櫃碼頭300公頃臨海用地方案,認為這樣可以騰出土地興建面向中產階級的「新居屋」。

除了土地供應問題之外,三人對香港公務員團隊亦有不同意見。未曾當過公務員的梁振英直斥政府編制做事速度太慢,部門之間傳遞文件也能花上幾個星期,完全欠缺「do it or die」的要求。反觀曾任政務官的葉劉淑儀一邊為前同僚團隊「平反」,讚揚他們熟悉技術細節規程,有助制度落實,另一邊承認過度講求規矩容易構成因循作風,又指現時公務員系統未必與問責官員有一致的價值觀。同樣曾任公務員的林鄭月娥,倒是輕描淡寫表示她和公務員團隊有胸襟接受批評,以及重申公營部門確有「精簡程序、精簡架構、提升效率」的改革必要。

現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前任行政長官梁振英、新民黨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三人圍繞香港土地供應政策公開針鋒相對。(資料圖片)

值得注意的是,這三位近來發聲批評港府過去土地供應政策的人物,無一例外都是長年掌握實際管治權力。身為現任特首的林鄭月娥大學畢業隨即加入政務官行列,並在2007年就任發展局局長,又於2012年成為政務司司長。梁振英自香港回歸後便是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1999年接替鍾士元出任行會召集人直至2011年,而在卸任行政長官前夕更當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晉身國家領導人。至於葉劉淑儀儘管2003年辭任保安局局長後未再擔任官職,但她從2008年起連續三屆當選港島區立法會議員,2012年開始成為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對近年本地政策一樣具有相當影響力。

以上三人從不同角度批評以往香港土地供應策略出現了問題,甚至說得好像自己沒有任何責任似的。林鄭月娥聲稱土地供應政策的成效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那麼請問在十三年前為發展局局長、九年前為政務司司長的她,有沒有種下任何「樹」給後來作為行政長官的自己「乘涼」?梁振英批評公務員團體未能用「do it or die」的態度解決房屋問題,可是在他擔任行政長官的期間,又有沒有落力叫底下的公務員「死」出什麼成績?而五年前立法會辯論「制訂房屋政策、紓緩殷切住屋需求」議案的時候,為什麼葉劉淑儀當時只懂得拿出一個加入「多管齊下」與「土地」等八個字的空泛修正案?

三人明明均不是對本地政策毫無影響力的普通平民,來到此時此刻竟敢帶頭宣稱以往香港土地供應走錯了路,還各自吹噓自己現在的方案才是正確選擇。雖然林鄭月娥總是將「明日大嶼」計劃包裝為本屆政府成績,可是港府其實早在曾蔭權與梁振英時期便分別就「維港以外填海」及「西部水域填海」展開研究,同期的行政會議及幾屆立法會亦一直在跟進相關事務,所以,單是填海計劃至今尚未成事,曾參與其中的三人便皆責無旁貸,否則,難道本港土地供應政策走向是發展局局長、政務司司長、立法會議員、行政會議成員以至行政長官都無權過問的事情嗎?

林鄭月娥總是將「明日大嶼」計劃包裝為本屆政府成績。(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選舉承諾事後未必兌現

讓林鄭月娥、梁振英、葉劉淑儀三人選擇今天高調爭論昔日政策對錯的主要原因,歸根究柢恐怕仍是下屆行政長官選舉近了。畢竟決定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構成的《2021年完善選舉制度(綜合修訂)條例草案》,在早前通過法案委員會審議階段,並訂好要在本周三的立法會會議上恢復二讀辯論和進行全體委員會審議、三讀程序,而預定在今年9月19日舉行的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相關的選民登記亦已經於本月初截止。對於那些有意明年3月競選下屆行政長官位置的人來說,當然是時候開始其宣揚競選政綱和爭取選委支持的工作。

至於土地供應與公務員之所以成為爭論的焦點,一樣也跟即將來臨的行政長官選舉脫不了關係,因為它們都是獲中央領導關注的課題。國務院副總理、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韓正早前提出解決香港土地房屋問題「難度是很大,但總要有開始的時候」,到上周日(5月16日),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發言人又稱「反中亂港分子利用制度漏洞混入公務員隊伍……以所謂『政治中立』為幌子消極或拒絕執行法定職責」,加上香港土地供應落後與公務員辦事效率低下本來便是市民大眾長期不滿的弊病。或許因此,行政長官選舉的潛在參選人迫不及待想展示自己看到相關問題及有處理它們的良方妙策。

不過,單純為了政治選舉所作出的政策倡議最終是否真能兌現,這點肯定是有疑問的。起碼在今次主要爭論的土地供應政策方面,梁振英、林鄭月娥兩位特首過去任內便無法完全兌現當初競選政綱裏的承諾,譬如梁振英在競選政綱提出要確保公屋家庭申請者及非長者一人申請平均輪候時間同為三年,到2017年6月底,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仍為4.7年;林鄭月娥競選政綱則承諾「增加資源給予開拓土地相關的部門」,結果地政總署在政府開支預算撥款佔比反而由2018至2019年度的0.6%減至2021至2022年度的0.52%。未來無論是誰參選或當上下任行政長官,都不應該再像這樣空口講白話才行。

未來無論是誰參選或當上下任行政長官,都不應該再在房屋政策方面空口講白話。(資料圖片/張浩維攝)

高效治理必須長遠部署

另外一點有趣的是,三位政要不約而同指出土地供應需要「長遠」策略。林鄭月娥在上周說本屆政府認為土地供應要有「長遠謀劃」,葉劉淑儀於去年6月給新民黨的立法會工作報告說要「尋找長遠增加土地供應的方案」,2012年梁振英的競選政綱也寫到「香港並不缺乏土地,只缺乏長遠規劃」,同年初還是發展局局長的林鄭月娥亦說「建立土地儲備以應付香港長遠發展需要的工作」……姑勿論「長遠」一詞究竟可以指多長或多少年,但相信它必然不是指讓任何人用這二字去拖延問題,真正想達致「長遠」必須立刻由「當下」開始着手部署。

一年前的這個時候,國家主席習近平參加了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內蒙古自治區代表團全體會議,於審議地方政府工作報告期間提出「高效能治理」概念,表示地方政府應「積極主動作為,既立足當前,又放眼長遠……推出一些管用舉措,特別是要研究謀劃中長期戰略任務和戰略佈局,有針對性地部署對高質量發展、高效能治理具有牽引性的重大規劃、重大改革、重大政策,在應對危機中掌握工作主動權、打好發展主動仗」。這種強調先行部署長遠政策的「高效能治理」要求,自然適用於同屬中國領土的香港特區政府。

可惜歷屆香港政府高官及公務員偏偏就是極為欠缺「積極主動作為」,並將完全相反的「積極不干預」奉為金科玉律,尤其高級公務員數年一調的安排更令他們沒有動力推行任何長遠政策改革,因此,按理有能力去扭轉這個現象的,便是經由選舉誕生、獲國家任命的行政首長。假若連現任的行政長官或潛在參選人都只懂得幾年一次跑去從事選舉工程,強行找理由去否定上屆政府以突顯自己的高瞻遠矚,甚至將「長遠」的政策規劃視作普通口號,當選以後又不能夠設法將其承諾具體落實,此般作為根本稱不上是幫助香港達致「長治久安」的治港者應有之舉。

敬請留意2021年5月24日出版的第266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

你亦可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