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營房屋須質量兼備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房委會周五(21日)派發鑽石山綠置居啟鑽苑售樓資料,在下周五(28日)起連同過往賣剩的同類單位,加上租置計劃回收單位一併出售,合共3,437個單位。啟鑽苑位處鐵路站上蓋,價格為市價五折,相信受不少市民青睞。但綠置居發售同時意味出租公屋單位無法最大化,近日有傳政府終於選定四幢工廈重建作公營房屋,如何盡快增加整體供應,實為當務之急。

啟鑽苑自動工至今備受關注,一來是位置優越,二來是房委會在樓宇動工期間宣布單位由公屋轉為綠置居。然而,「染綠」決定令市區單位數量更加緊絀,勢必延長住戶輪候市區單位的時間。

啟鑽苑布局圖,當中第3至5座為綠置居。(房委會樓書截圖)

綠置居影響公屋整體供應

房委會一直解釋綠置居有助促進公屋流轉,但就啟鑽苑而言,單位最快要2023年11月才落成,住戶要再等幾個月才能入伙,原有公屋遷出後房屋署又要花幾個月至一年翻新編配才能給新住戶入住,屆時已是2024年底,流轉效果要不如官員口中般明顯。

再者,綠置居是出售房屋項目,雖然單位日後可以留在綠表市場買賣,但亦容許補地價後自由出售,即是說單位有機會從公營體系流失,縮減了公營單位數量。此外,由於一手買入價低,單位容易升值轉手而淪為炒賣工具。觀乎新蒲崗景泰苑陸續有單位補地價出售的個案,相信啟鑽苑日後只會步其後塵。

此舉除了減少公共房屋總量,從單位質素來說,亦不見得理想。屋苑有一成多的單位僅得184至186平方呎,而面積較大的兩房單位亦見「大門見廁」布局。撇開風水玄學顧慮,一般人也不喜歡洗手間給外人望見,長期關門則阻礙通風,對居民無益。

圖示啟鑽苑5座啟湖閣,2樓至37樓1號單位的模型,料可分間成兩房單位。(房委會圖片)

政府勿耽擱租住需求

房屋租住抑或自置,本可並行不悖,前提是社會有足夠單位可供居民選擇。然而,香港此刻連居住這麼基本的需求也達不到,政府實在不應大花時間構思置業計劃,遑論在出租公屋挖走單位給綠置居。要港人真正得以安居,關鍵仍是政府盡快收回新界閒置土地和市區可供建屋的土地,配以縮短興建公營房屋的時間,以及確保每個單位安全實用。

令人憂心的是,廣建住房的目標似乎在可見將來也難以達致。有消息指出房委會計劃把轄下四幢工廈重建成公營房屋,包括九龍灣的業安工廠大廈、沙田穗輝工廠大廈、深水埗宏昌工廠大廈和青衣葵安工廠大廈,預料建成3,000個單位。然而,工廈重建計劃早於2019年已在《施政報告》交代,而且當時研究六幢,到現在才有較具體的研究,更有指要待2031年才完成,前後長達12年,既是遠水不能救近火,亦是杯水車薪。

景泰苑:首個綠置居項目,於2016年接受申請,以市價6折發售。(廖雁雄攝)

其實,近來政府透露的公營房屋建屋計劃,似乎也走不出十年「最低消費」,例如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的首批居民要於2032年遷入,如果計及前期研究計劃,由規劃到入伙的時間就更長。不少組織已經提出建屋時間如此冗長並無必要,政府亦聲言大幅採用組裝合成技術壓縮工序,但為何遲遲未見進展?官員口口聲聲不忍基層市民蝸居,那就要坐言起行,以建屋成果展示他們解決房屋問題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