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仔嶺安老院拆遷未能「無縫交接」 長者轟政府撒謊申司法覆核

撰文:黎靜珊 黃偉民
出版:更新:

嘭!嘭!嘭!彭……位於古洞北的石仔嶺花園,原是長者安老的寧靜樂土,如今卻被打樁聲圍繞。
時代巨輪下,花園地皮變成一堆土地代號,有待發展商購入建成私人住宅。石仔嶺安老院於1998年起成形,22年來盛載着照顧者、經營者與住宿長者們的感情,只因一個發展計劃,綠樹將要鏟平化為黃土再變成高樓。政府已在附近覓地興建安老院舍新大樓,預計2023年入伙,現任政務司長長張建宗於2014年時擔任勞工及福利局局長時,曾在立法會許下「無縫交接」的諾言,讓一眾長者引頸以盼,惟隨着拆遷限期愈是逼近,「無縫交接」仍無期,讓住宿長者覺是只是政府的謊言。
受第一期清拆計劃影響的150名長者,在6月30日前便要遷出,但至今尚不知何去何從,有男宿友憤而以政府未能兌現「無縫交接」的承諾作理據提出司法覆核,期望能推翻清拆決定,更揚言會拒絕遷出:「拆就搵人出嚟拉banner(橫額)!唔會走!」

1998年起成為安老村,長者認定古洞北石仔嶺花園是渡過餘生之所,受第一期清拆計劃影響的150名長者,面對6月30日搬遷死線,至今仍不知何去何從。(黃偉民攝)

為推展古洞北新發展區計劃,政府將分2期清拆位於石仔嶺花園的15所私營安老院舍,居於該處的逾千名住宿長者,將失去一片樂土。6年前,2位居於石仔嶺花園的長者到立法會申訴,聲淚俱下、下跪請求,卻仍改變不了古洞北發展大勢。時任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現任政務司司長張建宗當時曾許諾:

希望我哋能夠集思廣益,理順件事,做好過渡工作,做一個無縫交接。
現任政務司司長、時任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2014年5月12日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發言

自稱「八卦邱」的邱英強,今年65歲,14年前中風後入住石仔嶺,他雖然不良於行,但腦筋依然清晰。回想一開始聽到可以無縫交接,「差唔多要放炮仗慶祝㗎啦啲老人家,政府真係好呀,個個舉住手指頭讚。政府真係好啦,起咗啲新樓俾我哋住」。事實卻是被建議搬離石仔嶺,甚至被建議搬回家,或者搬到石仔嶺內其他院舍做「沙甸魚」,邱伯非常擔心比他年老的長者受不住打擊,就此離世。

第一期清拆影響150人 院友憂難全數安置

石仔嶺25座「康樂園護理安老院」屬於第一期清拆範圍,經營者張世平表示,院內28名長者仍未有落腳點。首先,家屬與長者意願,大多希望能在石仔嶺安享晚年,其次是受制於條例,每個院舍宿位有限,並非每間院舍都可以接收新人。勞福局今年4月答覆立法會議員,表示正把不受第一期清拆影響的第三座改裝,以提供額外宿位。張世平解釋,第三座樓高兩層,受《殘疾人士院舍條例》規定沒有升降機不能經營樓上院舍,所以即使政府安排原本貨倉用途的第三座、第17C座作為過渡,實際上只能在第三座地下提供24個宿位,第17C座位處2樓也未能使用。而受第一期清拆影響的院友卻多達150人,院友質疑無法全數安置。

張世平續指,除了第25座外,在第二期清拆範圍管有2棟私營院舍,但即使插針式加床位,也只能容納「10個8個」長者。社署期望安排石仔嶺現有空置宿位予受影響長者,張世平與另一經營者陳黃金旺同說:「(與石仔嶺其他經營者)無,無得傾,係無傾過。」因除了要考慮床位不足的問題外,亦顧及長者適應力弱,容易與其他院友或照顧者發生磨擦,其他經營者未必願意接收新人,導致受第一期清拆影響的百多名長者仍未有着落。「無縫交接?依家直情有條縫」,張世平無奈道。

社署回覆《香港01》查詢指,根據記錄,計及石仔嶺內不受第一期清拆影響的院舍(即第二期範圍內)的現有空置床位,並將第3座改裝為安老院所新增的宿位,以及其他安老院計劃增加的床位,預計位處石仔嶺第二期範圍內的安老院將有足夠宿位讓受影響的150名住客入住。

石仔嶺老人村是特別的社區,經營者、照顧員與長者相處融洽,但一片樂土因遷拆工程而恐怕要各散東西。(黃偉民攝)
我一再強調我哋係好關心石仔嶺安排……呢個係兩難,要向前發展,又要有啲公屋用地,大家都清楚。
現任政務司司長、時任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2014年5月12日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發言

石仔嶺變私宅地 列下半年賣地計劃

「後來有個更加離譜嘅消息,政府係為咗賣地,起啲豪宅,將啲老弱病殘揼埋一邊。啲阿公阿婆嬲到,真係要殺死呢個政府。」邱伯伯痛心疾首,形容港府為「騙子政府」。

令邱伯伯不滿的消息,源於本年2月,港府在財政預算案公佈下半年賣地計劃,其中粉嶺上水市地段第 279號古洞第25區(FSSTL279 Area 25, Kwu Tung)的1.86公頃土地,正正是石仔嶺第一期清拆範圍。長者安身之所,變成一堆土地代號,有待發展商伸手染指。根據《古洞北分區計劃大綱草圖編號 S/KTN/1 》,石仔嶺第一期清拆範圍土地將發展為商業/住宅發展暨公共交通交匯處,鄰近落馬洲支線古洞站,是未來發展重要地段。

在「無縫交接」未能妥善執行下,政府仍急於將該塊土地賣出,張世平大惑不解:「石仔嶺問題政府諗都唔諗就話要cut(剷平)咗佢,cut咗佢目的就係想後面盡快賣地、盡快改變。呢個我都理解,好多香港市民需要住公屋,但佢依家唔係呀嘛,佢依家用嚟起私樓喎,賣地喎,呢個又係離晒譜,咁所以無乜公義囉,我覺得。」

發展局回覆《香港01》指上述地段納入2020-21年度賣地計劃,為作私人住宅發展用途,亦會提供一個公共運輸交匯處。預計該用地可提供約1,300個單位,實際的單位數目將視乎發展商的發展計劃而定。政府會適時公布有關用地的賣地計劃。

政府安排原本貨倉用途的第三座、第17C座作為過渡,受《殘疾人士院舍條例》規定沒有升降機不能經營樓上院舍,實際上只能提供第三座地下24個宿位,第17C座位處2樓也未能受用。圖為第三座。(黃偉民攝)
一個長者我哋都咁重視。
現任政務司司長、時任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2014年5月12日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發言

逆權老人誓破政府謊言 申司法覆核

石仔嶺清拆範圍列入私人住宅發展的土地,意味將待價而沽。賣地消息傳到長者耳中,與此同時他們正不斷被建議搬離石仔嶺,甚至搬回家暫住,令長者家感到徬徨。61歲的丘龍生因膝頭細菌感染而不良於行,由醫院社工介紹入住石仔嶺至今2年多,他形容石仔嶺「環境好」,入住後行動能力提升,而且考慮到院友心情,決定站出來申請司法覆核,期望推翻政府拆遷計劃。

政府安排興建的安老院舍新大樓已經開始動工,訪問期間不斷傳來「嘭!嘭!嘭!」的施工聲,丘先生表示很多長者中午睡不着覺,聞打樁聲「成個人彈起」,擔心日後石仔嶺第一期清拆開始,工程車出入沙塵滾滾,噪音更擾人。今次司法覆核是以政府無法遵守無縫交接承諾作理據,欲推翻石仔嶺老人村拆遷計劃,以達到等待安老院舍新大樓於2023年建成後,全體住宿長者才一次過搬到大樓。

與大多數長者一樣,丘先生依靠綜援維生,無法應付司法覆核所需的律師費,所以會同時申請法援,但肺炎疫情期間法院暫停服務,法援批核情況未明,一切有待周一(5月11日)司法覆核情況。被問及如果6月30日清拆限期前司法覆核未有進展,將會怎辦?丘先生憤然道:「拆就搵人出嚟拉banner(橫額)!唔會走!」

員工出路等等我都關心,因為我負責就業,你都知㗎啦。幾百個員工,我哋會處理。
現任政務司司長、時任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2014年5月12日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發言

社會福利署回覆《香港01》指,已於2020年3月17日為所有受第一期清拆影響的安老院住客進行登記,共有150名住客獲確認資格,可在綜合大樓2023年啟用後入住其內的安老院。由於受第一期清拆影響的安老院的租約將於2020年6月30日終止,社署已根據《安老院實務守則》,要求安老院經營者提交所有受影響住客的搬遷計劃,社署會繼續與有關經營者密切聯絡,跟進每一位受影響住客的具體安置安排。視乎有關住客的意願和實際情況,社署會提供適切的協助,包括安排合資格的住客入住石仔嶺花園或其他地方不同類型的宿位。

院舍經營者憂前路 員工亦恐失業

石仔嶺花園原為共有25座2層高建築物的北區舊軍營,1998年政府邀請經營者進駐提供安老服務,成為環境清幽的老人村。辛苦經營22載,經營者陳黃金旺得到150萬元政府補貼,陳太對有關安排感氣忿:「需要人嘅時候,香港需要服務機構嘅時候,你就叫人入嚟。𠵱家你唔需要嘞,要撻地去賣地嘞,你係咪咁樣就踢走咗人哋呢?根本無問我哋經營者想點,淨係話你租約完咗啦,你喺度做咗20幾年啦,有權拎返150萬,咁就算數,係咪咁樣用錢撻走人哋呢?」合約一屆滿,企業前路、員工前景,統統煙消雲散。

「政府係咪要咁樣扼殺一個為社會服務嘅企業呢?」陳太不滿政府所說的「無縫交接」,忽略了經營者和照顧員,最矛盾莫過於政府經常提到香港人口老化,說老人院不足,卻在石仔嶺扼殺院舍生存。另外,坊間招聘照顧員亦有困難,石仔嶺員工雖願意繼續工作,卻因拆遷面臨失業,在康樂園工作8年的廚師鄧天養擔心,疫情下難以尋找工作。

石仔嶺安老院經營者陳黃金旺(左)及張世平質疑政府一方面聲稱重視安老服務,另一方面對經營者置之不顧,沒有考慮石仔嶺安老院經營者前路。(黃偉民攝)
我哋係好欣賞過去17年嚟(如今22年),你哋(石仔嶺安老院經營者)係好成功,係十分成功㗎,你哋福祉利益係我哋大前提,伙伴關係絕對存在。
現任政務司司長、時任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2014年5月12日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發言

經營者:政府安排不夠人性化

過去一段日子,社署不斷出信或與院友及經營者面談,了解有關安置意向,而他們的意向均清晰表明希望在石仔嶺居住,直至新大樓建成才一起搬走,但受牌照床位數目所限,至今未有着落。陳太表示:「政府成日就話你俾名(名單)我,佢就去邊度,你哋自己搞掂佢啦。你哋自己唔搞掂佢我就抽調佢、抽走佢,政府係咪咁樣去對一個老人家呢?老人家唔係貨物嚟㗎嘛,唔係政府話去邊度就邊度,有個意願同選擇權。」

陳太非常擔心院友將來:「老人家適應能力真係好弱㗎,當佢去其他地方,見到隔離嗰個人可能鼻鼾聲大啲,佢就發炆憎啦。見到隔離嗰個人着牛仔褲,大家都係黑色嘅,咁又嘈啦,因為佢唔識佢嘛。所以搬去一個新嘅環境,老人家情緒就真係好低落,政府咁安排真係唔夠人性化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