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搜救隊︱攀山越嶺救逾千失機 疫下求助暴增三成

撰文:陳蕾蕾 黃偉民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疫情下,巿民無法出國外遊,每逢假日本港各大山頭郊野都人頭湧湧,成立4年的航拍搜救隊尋回逾千「失事」航拍機,隊長Diaz指疫情下不少人到郊區遊玩兼航拍,意外率亦增多,搜救隊今年接獲的求助個案大增三成,成為疫市奇況,天氣晴朗日子「每日都會有一單Case。」
搜救地點往往需要攀山越嶺才能抵達,團隊曾到山崖﹑泥沼搜索,亦曾遠赴挪威尋找失機。Diaz指多數墜機地點均在郊區,「炒機」原因各式各樣,當中大帽山雷達站更是「航拍機墳場」,「淨係圍住天文台個波波都起碼有一百幾十單」。

平日南生圍雖未如假日般遊人肩摩轂擊,然而前來航拍﹑放模型飛機的人仍連接不斷,一架剛降落另一架又起飛。《香港01》直擊搜救隊出動,「要再高多一個樹椏」﹑「畀條黃繩你再掛埋繩梯上去」﹑「黃繩係咪準備好?」隊員話音此起彼落, 拋過數十次豆袋繩索,有人攀上樹,隊友在地面接應支援,終於成功將卡在20米高樹椏上的航拍機救出,整個過程歷時超過2小時。

搜救隊拋過數十次豆袋繩索,再出動隊員攀樹後,終於成功救機。(陳蕾蕾攝)

疫下求助增三成 四年救逾千航拍機

隊長Diaz透露,以往長假期後求助個案方會暴增,今年新冠疫情影響下,市民無法出外旅遊,加上早前不少公司實施在家工作政策,不少人到郊外遊玩,「好多人買返嚟想去旅行影下相﹑拍下片,唔可以玩唯有喺香港玩。」他指本年度接獲的求助個案大增三成,「好似呢段時間持續好天,差唔多每日都會有一單Case」,今年以來已有逾200宗求助,Diaz表示,所有隊員本身均有正職,每次出動要視乎情況派人救機,至於收費則按難度而定,由數百至數千元不等。

航拍搜救隊現有6名隊員,隊員均擁有多年深厚的山藝知識,Diaz稱自己數年前剛接觸航拍機時,曾在鳳凰山擎天峽失手將航拍機「炒崖」,數天後與友人游繩130米而下﹑即幾近40層樓的高度,終於在山崖成功救回航拍機。「拯救」片段其後在網上廣傳,向他們求助個案越來越多,促使成立「航拍搜救隊」專頁,建隊短短4年間,已成功救回逾千架航拍機。

搜救隊裝備眾多,以便應用於不同搜救場合,包括用山野搜救多數攜同攀樹繩﹑鎖扣﹑安全帶﹑安全網﹑手套﹑豆袋繩索,而出海﹑沼澤等地則要用到漁夫裝,氧氣樽,至於神棍除了可以測量高度,亦可輔助將航拍機推落至安全網。(黃偉民攝)

大帽山雷達站成墜機熱點

航拍機失事地點有山頭野嶺、懸崖峭壁,就算是巿區大樹上,都是不輕易抵達的。攀山涉水是搜救隊出動的基本動作,4年間他們曾攀石﹑游繩、爬樹甚至潛水。Diaz表示,墜機地點多數位於郊區,最常見的情況是航拍機失去電力逼降、飛行至視野無法看見的位置後失蹤,最終「炒樹撞山」。眾多失事地點中,大帽山可說是航拍機的「墳場」,亦是搜救隊最常見接獲求助地方,因為不少遊人喜歡航拍天文台雷達站,但上址風勢大,容易影響航拍機,4年來搜救隊在大帽山接獲求助個案已超過300宗,直言「淨係圍住天文台個波波都起碼有一百幾十單」。

↓ ↓ ↓ 航拍搜救隊南生圍救機全過程↓ ↓ ↓

+6

除了搜救航拍機,搜救隊在進行任務過程中亦曾拾獲各式各樣的失物。早前成員在馬鞍山划艇出海尋找墮海航拍機時,意外在海底拾獲一部IPhone,當時防水袋仍然完好無缺,手機仍然運作如常。搜救隊根據電話紀錄聯絡上失主,對方難以相信,最終Diaz親手將手機交還到失主,並沒有收取任何報酬,有關事件在網上廣傳,成為一時熱話。Diaz則謙稱﹕「呢啲純粹唔係人哋委托,只係路不拾遺。」

+3

起飛前應檢查環境避免炒機

疫情下求助個案大增,Diaz提醒用家起飛前應先判斷位置是否合適﹑檢查周遭障礙物,同時留意風速﹑返航高度及航拍機的電力,避免出現「炒樹」﹑「撞山」的情況。另外,用家亦應小心留意香港的禁飛區,避免到法例禁止的地方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