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經理1人跟進70名患者 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人手嚴重不足

撰文:朱雅霜
出版:更新:

全港精神健康指數去年年初平均分跌至僅44.48分,市民的精神健康問題備受關注。香港心理健康衞生會總幹事程志剛表示,本港精神健康服務離不開醫療及社區復康,現時醫療及社區中心資源均有很大的改善空間,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人手嚴重不足,觀塘區1名個案經理負責60至70個案,比外國多一倍,隨着人口增加、個案變多,政府應增加撥款。

香港心理健康衞生會總幹事程志剛表示,現時醫療及社區中心資源均有很大的改善空間。(黃偉民攝)

全港精神健康指數近年每下愈況,去年年初平均分跌至僅44.48分,市民的精神健康問題備受關注。繼去年施政報告決定由「禁毒基金」提供3億元額外資源,加強於社區支援有需要的市民;今年財政預算案又提出增加約1.47億元的經常撥款,加強醫管局精神科服務。香港心理健康衞生會總幹事程志剛表示,本港精神健康服務離不開醫療及社區復康,政府目前增加撥款投放在醫管局,未知增加醫護人員、藥物或其他部份,而現時醫療及社區中心資源均有很大的改善空間。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正重啟精神健康普查,最快今年年尾才完成,屆時掌握病人年齡層、需要及風險因素,才能作出對症下藥的資源分配。

「一個精神病人的康復不是只靠醫療,唔係剩係食藥就得」,病人需要接觸社會、融入社區及有自己的生活,所以他們離開醫院後的支持很重要,例如是否按時服藥、復診、是否掌握病識感,職業復康及社交網絡亦需要協助,負任落在社區中心及非政府組織(NGO)身上。

社會福利署自2010年10月設立24間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每間服務約33萬人口,但十年來隨着人口增加,撥款並無增加,造成社區中心職員及社工工作量大增。以心衞會營運的觀塘區社區中心為例,該區10年前人口約66萬人,遂有兩間中心,但近年僅安達邨便帶來3至4萬人口,現時每間社區中心設11至12名個案經理,每名跟進60至70個案,遠超醫管局建議的50個案,同時要負責公眾教育、治療小組、興趣小組、聯繫家屬,人手嚴重不足。對比澳洲及紐西蘭每名個案經理負責30個案,並專注於跟進個案,本港即使難與外國看齊,但在個案變多的同時,政府應增加撥款。

觀塘區的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每名個案經理跟進60至70個案,人手嚴重不足。(黃偉民攝)

程志剛認為,社區中心個案經理負責個案的合理數目須持續檢討;與醫管局的銜接及配合亦須制定,社區中心服務精神病康復者及疑似有精神病人士,去年將服務擴展至中學生,「依家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好似變咗一個包底服務咁,所有同精神健康有關都擺咗落嚟」;此外,部份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仍無會址,使用者難以使用服務,即使心衞會設會址,但隨着個案增加,會址並無擴大,部份社區中心「連職員辦公坐嘅地方都唔夠坐」,他批評政府檢討速度比較慢,「政府比較僵化少少」。

程志剛指,本港歧視問題相對六、七十年代有改善,以往會說「你黐線,你入青山」,現在使用「思覺失調」、「情緒病」用語,標籤效應減少,然而惟市民或不介意與患者做朋友,卻未必願意做鄰居,仍有市民反對住所附近設立精神健康設施,因此部份社區中心難覓會址。「行三步退兩步,無事時講精神健康開開心心,但一有慘劇或精神事故出現,又要大家令返轉頭。」他強調,精神健康服務需要長期經營及配合,從小學教育開始改變,幾代之後,相信對精神健康的關顧便會大大改善。

社署發言人表示,在24間綜合社區中心當中,有17間已在永久會址提供服務;另有5間已覓得合適地方用作永久會址,這些中心正或將進行建築及或裝修工程。餘下2間綜合社區中心亦已在規劃中的新發展或重建項目中預留地方,社署會與相關部門保持緊密聯繫,盡快落實永久處所選址。為配合中心運作及服務提供的需要,社署目前全數資助未有永久會址的綜合社區中心租賃合適處所作臨時服務點或辦公室用途。